第二卷 汴梁误 第一百七十九章 霹雳(六)

    第二卷 汴梁误 第一百七十九章 霹雳(六) (第2/3页)

师成负有领导责任,何灌将来是要出镇河东的。想着河东可能因为萧言生出的变故,两人都忍不住有些胃疼。

    不过还有火光,向着汴梁而来,又是什么道理?

    何灌与梁师成此刻还想不到,过些时侯,两人就恨不得萧言真的是逃去河东了!

    梁师成沉吟半晌,苦涩开口:“仲源,现在该当如何是好?”

    何灌摇摇头:“现在枢密无人,高太尉也病重,要调动都门禁军,非得求见圣人不可。说不得,俺就陪着恩府先生将这责任揽下来。先将禁军调出若干得用的再说话!有几千得用军马在手,今夜汴梁城就乱不了…………直娘贼,这南来子当真是恁的能生事!”

    梁师成讷讷点头,说实在的。他真是不愿意去赵佶那里走一遭。这位君王心性梁师成摸得通透,怕的就是麻烦。偏偏他又喜欢揽权,将所有大权都抓在手里,臣下也只能干看着,什么事情都要他来点头!如此行事,大宋还有什么事情做得好?

    现下生出这么大事情来,不管如何处置,自家这个霉头是触定了。何灌心热,想趁着今夜将自家的地位确定——西军不论,他何灌就是大宋武臣第一人了。不管是内掌三衙,还是外放为数路安抚制置使,除了老种之外,谁也漫不过他去。将来就是执掌西府的枢密使,也不能对他何灌指手画脚。

    …………可是他梁师成在其间又能捞到什么好处了?别最后落个重罪,就算是好。

    可是现今自己却又如何能将这麻烦事推拖掉?

    梁师成最后只能将满口苦涩都咽了下去,强打精神吩咐:“去马前街!某与仲源一起求见圣人,无论如何,不能让这南来子搅动汴梁!”

    马车吱呀一声,又开始前行。何灌与梁师成在马车中不住挑帘向南而看。

    何灌也还罢了,梁师成却一直在心中喃喃念佛。

    今夜事情,到了这一步就算至矣尽矣也罢,千万不要再生出什么事情出来了!

    ~~~~~~~~~~~~~~~~~~~~~~~~~~~~~~~~~~~~~~~~~~~~~~~~~~~~~~~~~~~~轰的一声,房门为不知道从哪里寻来的大木撞开。

    刘乙横眉竖眼,身边是两名号称东宫宿卫班直的貂帽都亲卫同行。带着数百人举着火把大步走入离南门不远处的一个禁军军将宅邸当中。

    这个禁军军将,不属上四军当中。早前在骁捷军当中。骁捷军是马军建制,到了此刻早就无马。一军当中最多还有千把人。这个将主也不算禁军军将当中最为得意的那一批。管的生意就是炉作。正好算是刘乙的该管上司。

    此刻宅邸当中,这军将的仆役中健壮者,占役使用的军汉都操持着家伙,呆呆的看着走进来的人物,还有院内院外涌动的火光。

    那军将姓秦,大号单一个褒字。一身家常轻便衣服,手里握着不知道多久未曾拔出来的佩剑,灯火之下,反射出的剑光乱晃成一团,手抖得几乎要拿不住兵刃了。

    一看到走进来的是刘乙,秦褒胆气似乎就壮了一点,厉声喝道:“刘乙,你这是要寻死么?鼓噪生变,哪个有好下场的?早些退出去,本将也就当没发生过这件事情。带着家眷早些跑出汴梁去罢,天下之大,总有地方可去,要是短了盘缠,本将送你一些就是…………这样如何?”

    说到后来,终究有些情虚。最后嗓门也抖起来了。

    自家对麾下军士,从来不善。一旦军中生变,弹压不住,少说性命也得去掉半条。要是刘乙肯走,几百贯他都是肯赍发出来的。

    刘乙脸色阴沉沉的盯着秦褒,看看身边两名东宫宿卫班直,猛的也吼了回去:“秦褒,俺们不是作乱,是扶保太子,诛除奸邪!这场富贵,俺不念着你,还念着一起曾在军中吃粮的弟兄,你要识趣,就莫挡路,乖乖回宅子里面窝着。不然杀了你,又直得什么,谁知道你和那姓萧的是不是窜通一气,准备作乱?”

    吼完之后,他又转向那些宅中为秦褒所占役的军汉:“兄弟们,听听外面动静,看看这个场面!现在俺身边,就是太子身边心腹宿卫!那南来子萧言挟持圣人在汴梁作乱,俺们是来勤王的!事平之后,都是有功之臣,何必还在这寒薄将主麾下苦熬?而且这姓秦的,还不知道能不能保住自家权位,还畏惧他作甚?是好汉子的,就跟俺行事…………你们听听外间的声音!”

    满城呼啸之声,早就越过院墙传了进来,在这宅邸当中四下碰撞激荡。八个字的口号越来越清晰,不知道为多少条喉咙同声喊出,敲打在每个人心底。

    “扶保太子,诛除奸邪!”

    对于扶保太子什么的,如今朝局,这些军汉如何理得清爽?但是身为为军将所苛待的军汉,一旦有变,趁间鼓噪生事也是大宋的常态。百余年来,就未曾断绝过。哪怕在大宋腹心之地,都门禁军也算是大宋军中待遇甚好的了,这般小规模的生变也未曾断绝过。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一遭。

    更不必说秦褒实在不是一个好将主。宦途上面没什么前景了,就加倍在钱钞上花功夫。骁捷军中,空额他就吃了一大半还多。就算还能领名粮的,折扣也不知道打了多少。还占了多少军士充役,或者在他宅邸中服侍奔走,或者就在炉作当中操持生活。活计既重,动不动还加以责罚,待遇也甚菲薄。

    前些时日过年,这些军汉为他操劳一年,不过每家发了几斗米,再加一贯钞。米是陈粮,钞也非新届。巴巴的指望了这么久,这点东西不如不发。徒然遭怨。

    刘乙原来是骁捷军中之人,后来挑入拱卫禁军。拱卫禁军自散,只能回到老地方寻生路。可是名粮准定是补不上了,在炉作当中,也只能拿最菲薄的钱钞,干最苦累的活计。一般前拱卫禁军的军汉,在秦褒手里苦头不知道吃了多少。

    身为军汉,大多数时侯也只能苦忍。不然如何?天底下其他地方还不如汴梁,江南有叛乱,河北支撑了一场平辽战事,河东路又是这般。陕西诸路现在已然是西军地盘,外路军汉根本别想在那里立足。汴梁这里讨生活还算容易一些,虽然辛苦一些,但是粗茶淡饭勉强还是能吃饱的。

    军汉放到什么地方都是吃苦的,这就是大宋的规矩。虽然大宋默许军将可以发财,以换取他们对文贵武贱的统治体系的服从。但是发财的也只是军将!

    作为军汉,遇到机会,怎能不跟着鼓噪生事。怎样对这种刻薄将主还有忠诚之心?说重一点,对这个大宋,还能有什么忠诚之心?

    西军能战,因为西军始终是顶在与西夏作战的第一线。西军军将还知道轻重,空额吃得不算多,克扣得也不算重。有什么好处,也愿意分润一些。毕竟要带着这些军汉上阵厮杀,他们不肯效力,自家就是一个死字。

    而都门禁军久矣不曾出战,没有战事上压力的都门禁军的将主们,在克扣压榨军士上就肆无忌惮,竭尽所能许多。要不是汴梁讨生活容易一些,又不用随时冒着上阵送命的危险。都门禁军,每年不知道要多生出多少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