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补天裂 第二十二章 千骑卷平冈(九)

    第三卷 补天裂 第二十二章 千骑卷平冈(九) (第2/3页)

开口嗓门响亮,震得室内器物嗡嗡作响。

    “回禀宣帅,码头左近,二百七十一条河运大船,已然全数在握中。查点船工河军,无一人走脱,其间也无一人反抗。现今大军正陆续回旋,四下远布哨探警戒,趁夜隐秘上船。下一步如何。还等宣帅号令!”

    方腾点点头:“唐将主辛苦了。去督促诸军。三更前必须尽速上船完毕!若上船过程中,有人瞻看探问,一律捆了上船!”

    唐嗣业点头领命,行礼后掉头又大步去了。干脆利落,没有半句废话。

    方腾目光再转向常修,这个时候常修还有什么好说的?这位方宣帅虽然风姿皎然,气度温和。可能行如此大事之人,岂惧杀人?自家今夜才吃了黄河鲤。可不想倒过来变成鱼的口中食。当下只能颤巍巍的起身:“敢不听宣帅号令!”

    方腾一笑摆手,自有亲卫甲士挟着常修去了,有他协助指挥,想必再度装船的速度会快上许多。而且船工河军们,看到常修出面,心也会安上许多。

    自己这里已经开始动作了,差幸一切顺利。等西京这边发现不对,只怕已然迟了。回报汴梁,更要有几日耽搁。

    燕王再度策动的这场剧目,已然拉开了帷幕。就不知道。结果当是如何。

    其间血色,自不会少。可这大宋。也的确需要深深震动一下了!

    方腾放下杯盏,起身而出。临出门的时候,想起什么也似,回头看了那两个脸色苍白的女娘一眼,温和吩咐:“请两位娘子上船暂歇也罢,每一日耽搁,就折五贯给她们。此间事了,再送还乡里。”

    吩咐完了,方腾还对着两名女娘微微一笑,这才在亲卫甲士的簇拥下快步而去。

    两名女娘竖着耳朵听完方腾的吩咐,这个时候才能松一口大气。她们性命,在这些大人物手中比一只蚂蚁也不如。现在看来,却是暂时能苟全性命了!什么一日折五贯不敢想,只求到时候能安心回家也罢!

    只有岁数小点,姿色也更好些的那个女娘因为方腾一笑,而心中有些碰碰乱跳。

    这年少贵官,正是风流俊雅的好郎君!更不必说还如此知情识趣,温柔体贴。却不知一路在船上,要不要服侍于他?要是能为这好郎君身边侍妾,倒也没白活了一遭!

    大宋宣和七年四月二十。

    清晨之际,当西沃南渡巡检司的河军小武官带着几名手下彻夜聚赌之后,打着哈欠站在河堤上撒尿之际。蒙蒙河雾散去。只发现对岸北渡,隐隐约约的看得清码头旁已然空空荡荡。昨日浩浩荡荡的舟船,已然不见了踪影。

    小武官伸了个懒腰,骂了一句:“直娘贼,这常胖子倒也勤谨。带着船队又不知道奔哪里去了。这么多船走一遭,哪怕夹带,也能狠狠生发一笔。倒是等他回来,要向他讨个彩头!”

    ~~~~~~~~~~~~~~~~~~~~~~~~~~~~~~~~~~~~~~~~~~~~~~~~~~~~~~~~~~~~~~~~~~~~~~~~~~~~~~~~~~~~~~~~~~~~~~~~~~~~~~~~~~

    在方腾渡河的前四五日,永宁军就已然自真定府发出。

    在方腾劫船之际,已在真定府东南二百里开外。

    这次全军而出,永宁军也拿出了六七千人马。步卒居多,骑军不过千余而已。还有一两千人马,却是或喊疲敝,或者出师各般准备做得拖拖拉拉,就是不想回汴梁走一遭。哪怕回汴梁是去争功,怕不也是要和燕王麾下那些虎狼拼杀一遭?更不必说其间还有不少军将士卒暗自心向燕王,觉得要不是他,永宁军如何能得地方文臣前倨后恭?

    有燕王在,武臣辈才有些好日子过。为何要回汴梁,去将燕王掀翻?说不得就只能消极怠工了。

    这些人马拉不出来,王禀和宇文虚中也再等不得。还是在两日前出师。六七千大军,加上真定地方竭力凑出来的二千夫役,若干车马。浩浩荡荡的只是向汴梁方向而去。

    真定至开封,路程九百余里。一路皆是平野,便于大军运动,疾行之下,不过就是半月就可抵开封。若是南下到黄河岸边卫州黎阳津渡口,在此上船赶往汴梁,还要更快捷一些。

    本来王禀已经先期遣人去黎阳津拘刷船只,顺黄河逆流而上,没成想早些时日黄河大船都集中到了上游方向而去。不问可知是去接应西军的。朝中诸公。还是更看重兵强马壮的西军一些。

    永宁军只能用小舟分批渡过黄河。仍走陆路。转而东进,直奔汴梁。

    这般差别待遇,让永宁军士气更是高昂不起来。行军也就谈不上快捷,三日以来,虽然王禀竭力催促,也不过就师行一百二三十里路程。让王禀颇为焦躁。反观他身边的宇文虚中和马扩这两名助手,更让王禀有些气闷。

    马扩自不必说,他和萧言颇有交情。还同生共死过。此次去汴梁就是与萧言决出个胜负。一旦功成,想必萧言就要身死族灭。马扩总有些恍恍惚惚沉默寡言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若马扩不是这般,王禀倒会觉得这位副手有些凉薄了。

    而宇文虚中却也一副并不如何情急的样子,对于永宁军赶赴汴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