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兰帕德中校最后的奋斗!

    第三百三十四章 兰帕德中校最后的奋斗! (第1/3页)

    第三百三十四章 兰帕德中校最后的奋斗!

    “到底有多精锐,那得看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了。”马戛尔尼暗暗撇了撇嘴,心里边如此不以为然地道,在经常游走在欧洲各国之间的优秀外交家马戛尔尼,对于大英帝国的陆军并没有太多的好感。

    这简直就是一只由地痞、无业游民、罪犯组成的杂牌军,当然,这是相对于其他的欧洲国家的军队而言,英国的陆军一向是被欧洲大陆上的军事强国所嘲笑的对象,这一点,让马戛尔尼心里边十分地不舒服,却又无可奈何。

    因为,英国陆军士兵相对于那些欧洲大陆国家的军队而言,实在是有着差距。不仅仅是指他们的战斗力,更指他们之间的待遇,官兵很少有人享受足够的医疗保障和津贴。士兵每日的津贴费为八个d(一个弃用的英国货币单位,每d相当三便士,一百便士等于一英磅),其中六个d用于吃住,余下的钱除养家糊口外还要自己购买军服和其他必要装备。十八世纪英国士兵的食物主要是煮牛肉和面包,每日军队只供应两餐。

    一名骑兵上校(团长)的日薪是二十三先令(已弃用英币单位,介于英磅和便士之间),尉官日薪是十四先令,列兵是一先令三个d。步兵上校(团长)日薪为十三先令十一个d,尉官为九先令,列兵为一先令。

    而当时英国的物价并不便宜。一位士兵一八零八年年的一份帐单上写道:一瓶廉价的酒一点五个d,一双皮鞋六先令,留小姐过夜费五英磅五先令。同一时期的英国作家塞穆尔.约翰逊写道:“我认为,和社会上同一阶层人,如劳工比,英军士兵的生活要苦得多。”

    这种情况之下,愿意参加陆军的军人,大多数是混不下去的失业人士和贫民,大多数情况下,征兵者对新兵有条件要求。但条件有时形同虚设,平时英军就招不满,战时就更加困难。无奈,招募者只好放宽条件,一些老弱病残者也穿上了军服。

    而为了能够拥有足够的兵源,英国人甚至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好点子。那就是,政府还让罪犯参军。罪犯可用参军的方式赎罪,并由此获得“自由”。

    而大英帝国在东方的这只陆军部队,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都是罪犯,另外约有三分之一是老弱病残,剩下的三分之一是穷得吃不起饭的无业游民。

    如果不是军纪严格,现加在这里是东方,四周强敌环伺,而且又能够在那些被殖民者的身上捞到不少的好处,马戛尔尼相信这些已经在印度服役了近三年,还没有办法从国家得到足够的兵源来补充轮换的英国士兵说不定早就脚底抹油溜了。

    现在,被欧洲公认的瘪脚的大英帝国陆军精锐们登上了那个渔人码头已经开始整队,而那些印度人仍旧显得十分的乱糟糟,军官们用手中的鞭子和喝骂声提醒着这些该死的家伙分清楚自己应该所站的队列并且保持肃静。

    福特少将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