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学习班(2)

    第七章 学习班(2) (第2/3页)

手中,却是挂靠着政事堂的名义。

    而如此种种,所行的事皇帝却又事先都与他打过招呼,征得了他的同意,却教他无可拒绝,他黑锅一个接着一个的背,却也只能甘之如贻,有苦自知。

    他在这边苦着老脸,赵桓却也是心烦意乱。

    几个月下来,凭着以往的积累的政治经验,令他将川陕十路的政军大权牢牢掌握,改革政治制度,却只是稍变皮毛。

    至于经济制度,军事制度,虽然自己心里有很多想法,暂且却是无可下手。种种事情,繁芜复杂,各种势力,缠绕纠结。

    他现在最苦的,便是手头可用的人太少。

    设立行人司,他已经将费伦等心腹卫士派了出去,因着他们年纪尚小,经验不足,只能暂且做些收集情报,积累经验的小事,总得过上两年,才能大用。

    开春之后,原就是要改革官制,清除冗官冗员,还未着手,却传来金人求和,放回被俘高官一事。

    如此一来,却将他预定好的步骤打乱。

    而新任的三司使赵开前来拜见,给他带来的也并不是什么好消息。虽然这小半年来息兵罢战,军队一样要吃饷,官员的俸禄一样不少,收取来的赋税又不能再加。而与此同时,江南各路挤济过来的物资,却是一日少过一日了。

    这自然是赵构在搞鬼,川陕催促的文书一封接着一封,对方也不说不给,只是采取了一个“拖”字决,却已经使得赵桓头大不已。

    川陕十路,算算最多是两千万贯的收入,这其中有九成是用在军队和官员身上,他的宫室费用省到不能再省,身边除了从东京跑来的几十个宦官和宫女,别无长物。就算如此,也眼看要入不敷出。

    赵开虽然是理财能臣,到底是时代局限,并不能提出什么真正有效的办法,只能反复削减冗费,拆东墙补西墙罢了。

    正自烦乱,一个宦官上得前来,轻声道:“官家,外头有何粟等人求见。”

    “哦,到底是来了。”

    赵桓勉强将思绪收回,令道:“宣他们进来。”

    “是,贱臣尊旨。”

    那宦官依命去了,过不多时,已将十余人带上。

    何粟扑腾一声跪倒,泣道:“陛下……”

    其余诸人,亦是跪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