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潼关大战(9)

    第五十一章 潼关大战(9) (第3/3页)

内宫清漏阁大臣们与皇帝争执的最关键之处。

    赵桓下令宣召后。宰相和枢密们陆续来到,在知道事态如此紧急后,张所谢亮赵开等宰相与张浚这个枢密使,却是完全相同地意见,建议赵桓立刻带着几千精锐禁军,出奔往汉中。然后到成都避难。

    在他走后,则官员们奉着孟后,再继续上路。

    至于长安,要么象征性的留一点兵,要么干脆大开城门,让百姓自行逃难,或许这样一乱,可以迟滞敌人的追击兵锋。

    而对赵桓据城死守的想法,这些大臣却是没有一个人敢出头赞成。

    一直闹到半夜,赵桓的命令一个个被执行,而想象中的敌兵己经越逼越近,诸大臣都是急的满头大汗,尽管阁门大开,秋风袭人,众人心中,却只觉得惧热难当。

    “陛下,不可再迟疑了!”

    “是啊,迟则生变!”

    张浚是在场的除皇帝之外的军事最高负责人,更是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向着赵桓断然道:“陛下,昔日玄宗父子出奔,后来还是克复长安,若是当日死守长安,则长安不可保,宗庙不可保,也势必不会有灵武故事,则唐室也必定覆亡。今日情形如此,倾西军二十万人,换陛下一人安危,也是值过。陛下不可再犹疑,需立刻上路,迟恐不及啊!”

    说到这里,张浚己是声泪俱下。

    赵桓亦是争地累了,看着年富力强,崖岸高峻的张浚如此模样,不禁顿足起身,向他道:“何苦如此,何必如此!”

    他看看天色,窗外繁星点点,月色明亮,双方争执半天,己经是下半夜的光景。

    赵桓甚觉疲惫,又知道只怕天明之后,就可以见到敌踪,便断然道:“不必再争,朕让你们知道将士地心思!”

    说罢,大声令道:“殿前司诸将官入内!”

    他一声令下,自有人去宣召,片刻过后,由康承训带头,十几名殿前司的正副将领,依次入内。

    各人见礼过后,赵桓也不待他们说话,便厉声问道:“诸位将军,你们是愿意奉着朕逃窜离开,还是愿意随朕一起,死守长安?”

    不待众人回答,便又道:“当日敌军入寇,朕以东京坚城,几十万大军,入敌营下跪请降,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太上皇至今还在北国受苦,东京城内搜刮的几百万金银,白白送与了敌人,十万宗室官员并士民子女,徒步被押往北国,朕青衣小帽,去拜祭蛮夷君主,这样的屈辱,朕受过一次,这一辈子不想再受第二次!朕也绝不想在逃亡途中,被人追上,死在垄间田头,为人耻笑,朕是中华君主,是天子,朕要么死在长安,要么就看着你们,以长安城为倚靠,与敌死战一场,却看我汉家男儿,到底怕不怕那北园蛮夷!”

    说到这里,赵桓也是洒泪,看到眼前诸将都是泪流不己,神情激动,便又提气喝道:“诸将军,是逃是战,朕是天子,今日却要听听你们的主张?”

    康承训尚未及开声,麾下诸将却一起上前,猛然跪倒,向着赵桓道:“陛下,臣等惟愿死战,宁死不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