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秦桧还京

    第一百一十一章 秦桧还京 (第2/3页)

免有些感慨。颇有些意兴萧索地味道。

    只是待看到关中四处造桥修路,开挖水渠,村庄中还兴修了不少奇形怪状的风车,劳工号子叫的热火朝天,不知怎地,心头却也有点热火起来。

    身为宰执中的“执”,其实就是副相,眼前景色,秦桧倒也不并不谦虚,知道这其中颇有他的功劳在内。这个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汉奸,平生没做几件好事,历史轨迹一改,鬼使神差竟是担任要职,披荆斩棘不计得失,抬棺闯地雷阵一般的做出了老大事业。

    自得之余,心境也是好了许多。到得长安后,正值皇帝立后的大事,张所谢亮等人忙着统筹全国,对秦桧地事也不知端底,况且同为参知政事,也不方便对他的事说话。几人虚应故事后,也只得等皇帝忙完之后再去请见。

    这一日赵鼎代帝相迎,象皇帝在位时,册立皇后迎娶入宫如同百姓接亲一般的事,在宋朝开国以来还是头一回。秦桧闲居无事,便也带着自己夫人清客,在街角搭了彩棚,正巧也是迎亲队伍必经之地,再看那满天烟花漫放,人潮如织,这热闹太平景像,自靖康二年之后已经是很难得见。饶是秦桧满腹心事,也打叠起精神,向着王氏并自己几个儿女讲解折家百年簪缨世族的家史。

    他是有名的怕老婆,这个年纪正值壮年,却还没有敢于纳妾,见王氏听的津津有味,自己便也只得妙口生花,如那说书先生一般,将折家的家事说的热闹精采。

    正说的满口吐白沫,却见迎亲队伍到来,什么远游旗清远旗龙旗远远便看的真切,秦桧缓一口气,喝口热茶,又笑道:“这是代帝迎亲,所以陛下地旌旗也派了出来,若是大臣敢用,那可便是谋反了。”

    王氏听地懵懵懂懂,也不晓得,只张望着眼,看着几千人的仪仗由自己眼前煌煌而过,想到当初秦桧以进士及弟迎娶自己时,也是富贵热闹,乡里以为盛事,与眼前这皇家气派相比,当真是微不足道了。

    秦桧哪里懂得妇人心理,只又继续讲解,手舞足蹈般宣讲了络绎不绝的旗号仪仗,正说地热闹,却是一时住嘴。

    王氏心中奇怪,不禁问道:“相公怎地不说了?”

    秦桧微微一笑,只道:“那骑在马上代帝迎亲的,便是枢相赵大人。”

    宋时制度,枢密使与宰相同列,一掌政事,一掌军事,合称两府。

    而其实自开国以降,枢密使在地位上远不如宰相。宋代优礼士大夫,宰相皆是文官,不需担心提防猜忌,因此极敢担当,处理政务时多半独断专行。而枢密掌握军事,其实国家用兵,不但要事先请示,而且具体行事时,也需事事禀知。而整个朝局又向来是重文轻武,枢密使则渐渐成为元老重臣养老的所在,也常有用枢密来稳定朝局的做法。其实真正在政治格局中的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