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兄弟辩论

    第一百一十六章 兄弟辩论 (第3/3页)

相依为命,朝夕相处,三弟在此,朕亦不讳言当日有父子兄弟相疑的事,然而国破家亡,太上皇对朕有厚望,朕亦知为君不易,非寻常人所能想象。”

    他现下所说的,自然是包括赵楷夺嫡在内地一系列的宫中往事。

    赵佶甚喜赵楷,差点有废立的事。而赵桓受了多年委屈,金兵打到城下,老头子传了皇位,来了一大帮文臣武将躲到东南,而事情完了就逍遥回来享福?赵桓心中自然不爽,等金兵第一次退走后,赵佶还京,父子二人还没有说几句客套话,赵桓便请太上皇进了龙德宫,而安排门禁森严,禁止外官入内,甚至赵楷常至龙德宫探视太上,赵桓都是不悦,而屡次警告。赵佶为了息事宁人,只得让赵楷没事不要再来看他。

    当日父子猜测失和至此,而国灭家亡后,父子兄弟一起被俘,身为楚囚,又一起种地耕田,受尽辛苦,当日的一些小小过节,自然早就不放在心上。

    赵桓所说的这些,针对赵楷的质问解释,已经将父子感情失和而不迎还太上皇的疑问,轻轻揭过。

    见赵楷无语,赵桓又道:“至于迎还父皇,朕每时每刻思之。然而金人假托议和,其实不过休养生息罢了。朕回长安前,金人安有议和之说?朕这几年整军顿武,励精求治,屡次大胜之余,金人亦屡次议和。

    而每次大战,金兵多有上将惨死战场者,太上皇与诸兄弟却是越来越稳若磐石?这是为何?便是咱们打的他们越疼,则他们胆子越小,越想和咱们议和,夺了咱们膏润土地,金银子女,然后年年收取贡赋,而让朕称臣称弟?朕岂能让他们如了意!”

    赵楷其实已经被他说服,在赵桓之前,宋朝积贫积弱,只有主动求和,从来没有强敌反过来求和的道理。他并非蠢人,金国求和的道理心里也是明白,只是看着神情气质已经与当日远远不同地皇帝,心里却情不自禁的想和对方顶牛。

    因木着脸答道:“陛下说的不错,不过亦需想想太上皇年事已高,而身体越发病弱,现下就是有和议,陛下卧薪尝胆,十年之后再去征伐亦可。若是一意不许和议,难免坊间有些议论,此亦人之常情。”

    赵桓哪里不知此人心思,见他侃侃而言,心里原本的紧张却是渐渐消逝。

    他原本以为,这个和赵桓斗了十几年,差点就争倒储位的皇子,必定是一个心智深沉,足计多谋的人物。岂料一见面之后,对方盛气凌人,一副与皇帝辩论的样子,怎么看去,都不象是一个政治上的老手。

    几番对答后,赵楷的本性暴露,纯粹是不服气这个兄长地意气之争罢了,赵框便更加放下心来。

    待他说完之后,赵桓脸色和霁,并不象赵楷那么剑拔弩张,只是微笑道:“既然三弟只是关心太上皇的安危,朕这里给三弟立下军令状好了,太上皇必定会被迎回,而且是风光而回,非是此时这般的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