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兴亡感慨

    第一百二十三章 兴亡感慨 (第2/3页)

,其中细节关碍,你下去后与秦桧细说。便知端底。”

    余平深知赵桓表面上和蔼,能容人言,其实为人峻刻,而且性格刚,毅,回长安后虽然不曾违祖制而杀人禁言,其实专制之处远超前代宋帝。此次前来朝见,一门心思要把皇帝的心火拱起来,抓捕杀害一批官员,然后借着皇帝的威权来树立自己地官威,一定可以事半功倍,怎料皇帝和风细雨,几句话便摆平了此事,一场诺大的风波,就此消散。

    他心里委实不甘,然而知道皇帝与赵开还有要事,当下只得告辞辞出,秦桧见他离去,又见赵桓向自己点头示意,便也急忙离去。

    见他二人陆续离开,赵开只觉松了一口大气,向着赵桓由衷道:

    “陛下决意并不变法,臣以为甚是英明。”

    赵桓面色阴沉,向他道:“不是不变法,不过是未到其时。现下的大政还是要打败金人,收复燕云,到那时,不变法则不能变千年困局,朕,身肩重任,非尔可以理解。”

    赵开一楞,听得赵桓语气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闷,不觉问道:

    “以陛下天纵之才,驱逐女真收复燕云,皆不是难事。而今天下更是吏治大好,渐有国富民强之势,而禁军整编后,亦是精锐难挡,国朝自开国百年来,从未有如此好局,待天下重归一统后,只需谨守法度,外牧蛮夷内修政治,则陛下远超唐太宗多矣,又何苦生事呢。”

    见赵桓不为所动,赵开心中大急,又道:“仁宗与神宗欲变法,其实是国弱民贫,而今局势大变,虽不变而变,陛下又何苦求一变法之名,而坏天下大事?”

    “这都是人治,人亡政息。朕所在意的,是朕身后。“

    赵桓脱口而出,又见赵开目瞪口呆,自己也是好笑。与赵开这样标准的“古人”讨论什么人亡政息,兴亡规律,确实也太过超前。他自己的忧虑,也只得由自己一个人来解决了。

    因又向赵开解释道:“朕实不惧外患,不怕内乱,而朕之子别,贤愚不等,焉可不事先设法。不然,太祖何等神武,太宗连一个幽州也攻不下,反而受了箭伤,忧愤而死,真宗、仁宗诸帝,守成尚且不可”隍论进取。”

    赵桓肆意攻汗着自己的祖先诸帝,赵开不便接话,虽然听地心惊肉颤,却也不得不承赵桓所说是实。

    “所以变法不得不行,而且托言新法,其实是要立万世不变之法度。赵开,你等着瞧罢了,朕必定会使大宋再不致受辱于外夷。”

    赵开终接口道:“然则任用奸佞,所托非人,亦是当日变法失败的主因。”

    “不然,奸佞有奸佞的用处,他们眼中只有利益,而不见义。而士大夫所说的义,其实多半只是书生见识,用来做事是不成的。不过义这个东西,也是中华道统所在,朕不会忽略的,赵卿你可以放心。”

    “陛下英明睿智,臣相信陛下必定不会犯神宗犯过的过错。”

    赵桓哈哈大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