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十三章  濮议结束(2)

    29、第十三章  濮议结束(2) (第1/2页)

    太后与养子之间的裂痕发展成无法填平的鸿沟。

    苏利涉被贬去尚食局洒扫,干当御药院高居简被太后钦点到慈寿殿当差。

    石得一的案情调查依旧没有进展,但赵曙已经不在乎了。

    台谏的那些曾经反对濮议的愣头青们下不了台,吕诲曾经指责欧阳修“首开邪议,妄引经据”,他这种人是“政典之所不赦,人神之所共弃”。“观韩琦之才,未如霍光、李德裕、丁谓、曹利用,而骄恣之色过之“,整个政府则是“豺狼当道,奸邪在朝”,和范纯仁、吕大防联名弹劾全体宰执,并呼吁皇上用“尚方之剑”,把欧阳修和韩琦砍了,“以谢中外”!如今成了这等局面,于是整个台谏院最后剩下的三人:吕诲、范纯仁、吕大防,集体缴纳御使敕诰(相当于辞职信),在家称病待罪,并放出狠话,他们与欧阳修势难两立,如果不处理欧阳修,决不上班。

    闹成这等局面,赵曙也不得不有所顾忌,一边让人把敕诰交回那些愣头青,一边找韩琦和欧阳修讨论对策。

    韩琦一直沉默,他明白,自己把疯癫的赵曙搀到龙椅上,把太后垂的帘子扯了,又把赵曙的父亲推到先皇的位置,他是朝廷的中流砥柱,但,未免功高盖主,此刻,赵曙也许想把他当替罪羊推出去,一箭双雕,皆大欢喜。他得让赵曙明白,中流砥柱塌了,大厦将倾,他赵曙现在还撑不起这个局面!于是,只说了一句话:“臣等忠邪,陛下所知”,便垂手立在一旁,不再吭声。

    欧阳修闻听此言,心里踏实很多,略一思索,对赵曙说,“陛下,御史以为理难并立,若以臣等为有罪,即当留御史;若以臣等为无罪,则取圣旨。”

    赵顼在一旁听得头皮发麻。这个嗜酒如命文采风流的诗文革新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