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秘辛

    第一百三十七章 秘辛 (第1/3页)

    襄阳。

    这个城市在历代军事史上都有着极重要的地位,正所谓“襄阳为荆州之藩篱,屏翰上流,扼荆州之冲,又足以为荆州重轻……且襄阳在今为极边,去荆州四百五十里,无崇山峻岭长江大河之险,敌人弛轻骑,不两日至城下”,正所谓“湖广之形胜,在武昌乎?在襄阳乎?抑荆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襄阳可以说是中国东西的一个联系枢纽,又是南北之间的关键,无论是东西之争,还是南北之争,襄阳都是必争之地。

    而永昌三年的襄阳之役,就是一次关键性的战役,这次战役让连续受挫的大顺军有了喘息的机会,进而保有荆襄,凭借荆襄之地而有了中兴之机,但这次战役有着太多的秘辛。

    彦清风仍是淡然处之,看了那个大舌头的掌旗一眼,淡淡说道:“某曾为太祖军中一小卒,虽未亲赴戎机,可是对其中经过,知之甚详……”

    “永昌三年七月,今上领自军一万七千人镇守襄阳,加上襄阳城内的我大顺军各部,统共是三万三千,阿济格领兵四万六千人来攻,对外号称七万,程系大人又在襄阳大战前请太祖临时将襄阳精壮征募入军,这样一来,我大顺在襄阳就有将近六万军兵!”

    原来是如此这般,官版战史一般只提今上自领的一万七千人,不过这样一来:“没错!阿济格领兵四万六千人围攻襄阳,可是清妖都是打老仗的,今上的六万军兵只有半数堪战,这一役打得辛苦啊!”

    “多亏阿济格的红衣大炮因道路难行一直没赶上这场大战,到襄阳保卫战结束的时候才到了新野!可即使如此,阿济格的几次试攻仍是惊险无比,他手下的部队是满汉八旗与左良玉降军混编的部队,都是百战精锐,几次登上城去!打了半个月,鞑子折损了三千三百多人,可守城我军的损失几乎逾倍于此……而且折损的都是我军最能打仗的部队!”

    当时负责攻襄阳还是左良玉的汉军,这支大顺军的手下败将到了襄阳城下却神气起来,几乎要把城墙上的守军打垮,后来又动用满八旗主试攻了半日,是今上亲自领着亲兵才把满八旗打了下去:“打到这份上,兵固然疲劳了,粮草、火药也将尽了,太宗皇帝的援兵也给鞑子拦住,程大人和牛知府力请太祖爷从小北门出去……”

    “这一次出兵很是打了鞑子一个出其不意,小北门外的几百绿营很快被打垮了,接着我军冲入八旗军中。可那是近千真鞑子,当真个个都是能打硬仗的人物,虽然我军借了突袭之利,最后还是被他们组成了骑阵,双方血战之中我三倍之军险些被鞑子打垮了,多亏了雨小将军卖力,才将之尽数歼灭!鞑子兵得知有满八旗被我袭击,结果当即召集精骑前来支援,我军被打得节节后退。哪料想冲到营门之际,被围的鞑子军尽数被歼,我军士气大振,一顿猛击将千余真鞑子援兵击退……”

    彦清风继续说道:“算起来,小北门之战,我军非但没占半点便宜,反而是吃了大亏!要知道那一役,虽然先是击杀绿营四百,又杀灭鞑子九百名,可我军也战损了一千九百之多,都是我军中身经百战的好男儿!”

    “鞑子的精骑果然能打!不过我一举尽数诛杀九百真鞑子,倒也是快意之事,要知道满八旗也不过十万人!只是这一战之后,折损的骨干太多,我军没了士气也只能退回城去,一心准备困守孤城!”

    彦清风的声音一下高了起来:“只不过阿济格折损了这么多真鞑子,心痛无比,军中的士气一下子低落下去,偏偏这个时候阿济格军中即将粮尽,太宗皇帝的援兵又有侧击之势,怕自己的部队顿兵城下折损太大,只能决心退兵。”

    “说起来,这个时候,阿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