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圣旨

    第四百四十七章 圣旨 (第1/3页)

    读书人的事自然读书人更了解,所以齐修远把翰林院的学士召进宫商议这个圣旨应该怎么写。

    写好了圣旨却不是立刻发出去的,齐修远需要一个契机,只是还没等他运作,程朱理学一派的人就义愤填膺的闹了起来。

    其中以朱家人最为愤怒。

    朱熹才逝世没几年,他虽然也在朝为官过,但官职并不大,但他对朱家的影响力却不小。

    因为他注解四书,他在江南一带被崇为圣人,特别是寒门学子,提起他都尊称一声“朱子”,而其家人也受益良多,他们自然不希望朱熹的地位受到挑战,所以几位翰林学士的论辩传出来后他们是最为愤怒的。

    因为在论辩中,不少人都贬低《四书注解》这本书,这怎么叫他们不愤怒?

    但朱家最大的官也只有五品,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自然不能当朝提出反对意见,所以他们就鼓动学生帮他们讨回公道。

    那些一直以《四书注解》为参考书的学生也害怕朝廷出“刁钻”的题目,所以纷纷响应。

    京城就在江南,所以皇上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外面的动静,他准备好的圣旨此时就派上了用场,为了能够更明确的传达圣意,齐修远叫人在各地县衙门口一遍一遍的诵读。

    齐修远在圣旨中肯定了朱熹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对方为四书注解的确给很多学子提供了方便,有一些注解甚至很精辟,就是当世大儒也有所不及。

    但这都是一家之言,课本中的知识有些是有固定答案的,但有些却是千人有千种解释,还不冲突,朱熹给出的不过是千万种解释中的一种,他希望读书人也要开拓进取,积极思考,而不是拿现成的答案糊弄别人和自己。

    至于大家担心的考题问题完全不是问题,因为除了策论,大部分题目依然会从四书五经中出,就算大家用的教科书,学的注解都是一样的,鉴于各人思想,文采都不一样,答案自然也不同,他们不会为了求异就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