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笼石影 第四章 找到了

    邛笼石影 第四章 找到了 (第2/3页)

,发现光凭页数就少了六张纸。

    如果猜得没错,是当时被那个人拿走了。现在在我手里的东西都是关键,可即使如此,对于一点线索也没有的我来说,已是很大的突破。

    整理了一下手里的文件,再看了看周遭,知道在这里再不可能有什么收获,于是招呼还在翻找的王盟回去。

    叫了几声他才回过神来。我走过去问他干嘛?他用手电筒照着仓库的角落,问我道:“老板,那是干什么用的?”

    我抬头看去,就见那边的杂物后面,有一个用铁条横竖焊起来的笼子。

    靠过去看,笼子有半人高,锈得一塌糊涂。王盟用手电筒朝里面照,照到一只破碗。“是不是养狗的笼子?”

    我摇头,这笼子横竖的铁条焊得很密,关一只狗没必要焊成这样!也许是之前造房子时留下的钢筋边角料,这就不是我能管得了。随即让王盟别磨蹭,我急着去核实一些东西。

    原路直接回了宾馆,他去洗澡,我直接网,开始查手里的东西。

    先是找所谓的“思张家铺遗址考察”的讯息,一无所获。一想,一九五零年代的事情,本来也不太可能发到网,就是有,估计也是只言片语,便接着查地名。

    搞我这一行的,对广西一代并不十分在意,那边虽有古墓,但是气候和湖南、陕西、山西这些地方大不相同。到那里住三天,没下地就先灌汤药,更不要说进当地的原始森林了。且风土人情,民族分布习惯都不同,不是正常人混的地方。在旧社会,对于中原人来说,那是只有真的走投无路才去的。

    这一查我还颇为吃惊,不过当地山峦地貌差异太大,虽然很多从中原过去的汉人也在那里按照中原的风水习俗来定yīn阳宅院,但概念完全不同。

    这种地方倒是那些民间新盗墓贼的天下,我听说有人在广西盗大墓,直接用挖掘机挖,比南派出格多了。

    网路面讯息有限,我身黏着汗,查了一下,空调一吹,人也冷静下来,于是先去洗了澡,边洗边想,居然洗走神了,出来的时候内裤都没穿,把王盟吓了一跳。我发现自己思绪很乱,这些东西都太散,以我个人的智慧,显然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所有的问题都想全。

    样式雷的图样是个很好的线索,但是这种图样留世非常多,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完整索引。从这头找线索,犹如大海捞针,更加不靠谱。

    当天晚琢磨着就睡着了,脑子里乱七八糟的。

    早起来混混沉沉,用冷水冲了一下让自己清醒过来,之后将这些东西全部扫描了一遍,发给一些认识的人,又去拜会了几个亲戚,都是走过场的路子,同时想着能找谁去问这事。突然就想到了一个人,使我爷爷的忘年交,在我小时候也听喜欢我。这家伙和我是同行,以前自爱园林设计院,专门给古建筑检修的。于是买了点小酒小菜,就去登门拜访。

    n年没见了,我寻思这老头估计还是以前的脾气,也就没怎么客套,直接说了实话。老头翻开图样看了看,才几秒钟就道:“你确定这是人住的宅子吗?”

    我听老头子话中有话,就问他怎么说?他道:“你自己学了这么多年建筑,这都不会看吗?你看看这房子的采光。”

    我心说我会看设计图,但是样式雷我不会啊!那又不是国标软体画出来的。接过来大略地看了一下,猛然意识到这和设计图没关系,问题出在宅子的布局。倒了几下,确定东南西北,仔细一推,心里一个激灵,确实有问题!

    这宅子这样设计,屋檐下的所有屋子机会都照不到阳光,且连反shè光都没有。外面烈阳光照的时候,里面也可能黑的一塌糊涂。

    “这……”

    “这是暗房。”

    “样式雷”怎么会设计这种房子呢?我仔细地再推了一下,发现这宅子设计得非常巧妙,处心积虑地规避光线。虽然那么做并不能保证一点都照不进去,但至少能肯定是有意的布局。

    难道这房子里住的人不能见阳光?吸血鬼?这是扯淡,又想到了“黑眼睛的眼睛”,难道这房子里的人也和他一样没法见强光?或者是皇帝突发奇想,想造一幢房子用来躲猫猫?

    “你以前见过这种房子吗?”我问老头子。、

    他皱眉摇头:“反其道而行之的倒有。这房子,没法住人啊!不过我倒是知道古代有一种地方,与这个有类似的要求,但没有这么严格。”

    “什么地方?”我心中一动,追问。

    “义庄。”

    “义庄?这么大一宅子全放的是死人?”

    不可能,义庄不会规模如此庞大,我能明确地看出这房子有很多不同的结构,应该是明清时的普通民宅。

    “你从哪儿搞到这东西的?”老头子问我。

    我自然不能说实话,就说是从市场淘来的,老头子显然相当有兴趣,就让我转给他,让他好好研究一下。

    我自然是不肯,不过想想放在这边也没有多少用处,就问他能不能去行内帮我再打听打听这东西的情况?如有进展,这东西白送也行,分文不取。

    这礼是做得比较道地,老头子欣然答应不提,晚留我没走,请我喝酒。

    老头一个人住,到了晚年也比较寂寥,我当时来这里已经想过陪他一段,和他聊聊,所以就留了下来。

    两个人喝了半斤,他和我滔滔不绝地谈起样式雷的事情。他告诉我,样式雷其实在明朝末便是工匠世家,到清朝,第一代入宫者为雷发达。

    当时康熙重修太和殿,梁之rì,康熙率文武大臣亲临行礼,可大梁是一条旧梁,卯眼不合,悬而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