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南北之争

    第一百九十八章 南北之争 (第2/3页)

持李云天的提议,与南方出身的官员泾渭分明,形成了对峙之势。

    这场关于南北士子之争的较量,已经跨越了朝中的各个派系,是南方官员和北方官员的一次角力,而立在他们背后的是千千万万的士子。

    目睹了眼前的一幕后,不少年长的朝臣禁不住想起了洪武三十年会试时的南北榜之争。

    洪武三十年丁丑科,二月会试,洪武帝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等为考官,当年三月份发放的春榜中,因为榜单上的五十一名进士皆为南方人,故而称之为“南榜”。

    虽然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南方经济、文化比北方发达,导致双方教学环境差异巨大,南方举子比北方举子成绩更胜一筹,但同时也夹杂了个人的因素,否则岂会没有一名北方举子入榜,乃历科未见。

    故而,南榜一出,在京城的北方举子一派哗然,随即联名上书,状告刘三吾、白信蹈偏袒南方举子。

    洪武帝特此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等人,于落第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举子入榜。

    出乎洪武帝预料,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实在与南方举子的试卷难以相提并论。

    后来,有人向洪武帝举报,刘三吾、白信蹈暗中嘱咐张信等人以北方举子陋卷以呈,后经查实,使得洪武帝大怒。

    洪武三十年五月,追刘三吾为蓝玉党,因刘三吾年老故而被罚去戍边;白信蹈、张信等人被凌迟处死;刘谔、宋琮等人被遣戍;仅戴彝、尹昌隆免罪。

    六月,洪武帝亲自策问,所放皇榜称为夏榜,因所取六十一人皆为北方举子,故而也称为北榜。

    这件事情不仅体现出了朝堂上南北政治的博弈,同时也表明了洪武帝对于江南豪强的打压,也开创了大明分南北取士的先列。

    如今,李云天竟然提出要在会试中设置南北定额,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朝堂之上南北官员的对峙。

    洪熙帝的嘴角隐隐约约挂着一丝笑意,饶有兴致地望着李云天,想看看他如何反击那些反对他的南方官员。

    “沈大人,不仅南方士子寒窗苦读,北方士子也是悬梁刺股,倘若到寒心,恐怕北方士子的寒意更甚。”

    等大殿内平静下来后,李云天冲着通政使司右通政沈宏微微一躬身,朗声道,“试问沈大人,倘若让北方士子到南方就读,南方士子到北方就读,大人以为会试时两方谁能更胜一筹?”

    “李御史,本官从来不做推测之言。”沈宏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不动声色地回绝了这个问题。

    “沈大人,依下官看来,胜出者无疑会是到南方就读的北方士子。”李云天见沈宏回避了这个问题,宏声道,“无论南方士子还是北方士子,归根结底都是我大明的子民,我大明既然设立科举,就应该给他们一条公平的竞技之路。”

    “公平?”沈宏不由得冷笑了一声,“单单一个公平二字,就要抹杀千万南方士子的希望?”

    “沈大人,此言差矣,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是自然规律,对天下士子也同样适用,我大明开科取士,要的是天下士子的佼佼者,只要有真才实学那么一定能在会试中脱颖而出,而不会计较名额的限制。”

    李云天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道,“其实,即使是南方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