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激辩

    第二百零八章 激辩 (第2/3页)

额头上也不由得渗出了细的汗珠。

    洪熙帝向来尽孝,否则得话也不会在给永乐帝守孝二十七日后依旧着孝服临朝。

    而内阁里的阁员之一,文华殿大学士权谨,既不是洪熙帝的近臣,也不是各大部院的堂官,只是光禄寺的署丞而已,就因为他是个有名的孝子,故而得以进入内阁。

    故而,用孝道来抨击洪熙帝实在是不明智,要知道当时吕震与杨士奇等人争论洪熙帝是否脱下孝服换上吉服时,李清正并没有开口,无疑于默许洪熙帝换上吉服。

    洪熙帝乃天子,岂可像民间一样在父母陵前守孝三年,那么三年中大明的政务由谁来处理?毫无疑问,有这个心思的人其心可诛。

    如果洪熙帝不用像民间一样守孝三年,那么永乐帝的丧期过后,宫里选一些侍女也就无可厚非了。

    至于李云天口中的“方公”,自然指的是方孝孺。

    倘若洪熙帝真的守孝三年,那么方孝孺等人的案子也就断无平反的可能,因为等到三年后洪熙帝才能改变永乐帝的对方孝孺等人的判决,否则就是不孝。

    方孝孺是大明文臣的典范,也是李清正最为敬仰之人,岂敢洪熙帝给方孝孺等人平反错了?

    可如果他承认了洪熙帝的做法是对的,那又有何大孝期间选取侍女的法?

    因此李清正一时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

    大殿内的文武百官见李清正面红耳赤地跪在那里,私下里声议论着李云天的话,李云天刚才可谓是句句实言,没有半丝恭维洪熙帝的意思,洪熙帝对永乐帝的孝道不言而喻。

    洪熙帝起伏不定的胸口逐渐平复了下来,冷冷地环视着大殿之上的众臣,刚才被李清正谏言的时候,除了李云天外,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给他话,这才使得他先前失态。

    “李学士,陛下登基,普天同庆,是我大明一等一的喜事,民间百姓遇到喜事尚会修整宅院以示喜庆,而陛下富有四海,不过是让人简单修葺了一下起居的宫殿而已,又有何值得惊讶之处?”

    李云天并没有放过李清正的打算,他决定逐条来驳斥李清正的谏言,不动声色地望着他问道,“敢问李学士,家中大登科之时,可否用的是旧宅?我等是陛下的侍臣,陛下既然不应修整宫殿,我等又岂应该翻新旧宅?这不是僭越?”

    大登科指的是科举时候的金榜题名,登科指的是娶亲时候的洞房花烛,李清正进士出身,连孙子都有了,自然大登科都有。

    民间遇到喜事的时候谁会用旧宅?肯定会将其修葺一新,装饰得无比喜庆,李清正自然也不会例外。

    听到这里,李清正的心中不由得咯噔了一下,脸上的神情更加难看,他光把视线对准了朝堂之上的洪熙帝,以谏言洪熙帝为荣,哪里想到自己日常的作为,这就是李云天所的严于律人,宽余待己。

    “李学士,你是翰林学士,天子身边的近臣,数日前陛下为何未能临朝,想必你也清楚,宫中太医来回奔波,悉心为陛下诊治。陛下为了大明呕心沥血,如果不是实在无法临朝,岂会错过朝会?”

    紧接着,李云天换了一种略带悲壮的口气,盯着李清正道,“李学士,每当朝中众臣患病,陛下都会降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