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笼络人心

    第二百七十一章 笼络人心 (第2/3页)

的弹劾来平衡官场上各方之间的关系。

    永乐帝和洪熙帝之所以会重用他,使得他成为了翰林院的侍讲学士,就是看重了他敢于谏言,以此来敲打朝中各方势力。

    另外,宣德帝初登大宝,时局不稳,正是需要拉拢朝中那些清流的时候,对因言获罪的吴少卿网开一面的话,无疑会获得那些清流的拥护。

    不仅吴少卿,李云天还在宣德帝和张太后面前给被发配到交趾的李清正情,使得两人打消了惩治李清正的念头。

    由于洪熙帝驾崩前几天曾经被李清正气得够呛,因此京城里流传着一种法,洪熙帝是被李清正给气死的。

    一些官员为了迎合宣德帝和张太后,已经开始上疏弹劾李清正,指责李清正在洪熙帝重病期间上奏激烈谏言,进而加重了洪熙帝的病情,其心可诛,罪无可恕,请求宣德帝对其进行严惩。

    没错,谏官经常挂在嘴边的是言者无罪,但如果借谏言阴谋谋害皇上,那可就是大罪了。

    这使得李清正的家人惶惶不可终日,京城里不少人都对李家避之唯恐不及,与他们划清了界限,以免受到牵连。

    八月底,李清正的老母过八十大寿,李家人不敢张扬,也没有请客人,只在家里办了两桌酒席给老太太祝寿。

    然而,令李家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寿宴开始前李云天竟然不请自来,不仅给老太太带来了一份厚重的寿礼,而且还哄得老太太十分开心,使得老太太高高兴兴地过了大寿。

    李云天被视为洪熙帝和张太后面前的红人,他前来给李清正的老母亲拜寿自然引发了外界的关注,稍一琢磨后就意识到李清正已经逃过了这一劫,否则的话李云天岂会来李家?

    这一下,再也没有官员上疏弹劾李清正,京城那些跟李家划清界限的人家也重新恢复了昔日的热情,这使得李家的人暗自松了一口气,心里对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是万分感慨。

    李清正事后接到了家人的信,得知李云天竟然前去给他的老母亲拜寿,并且哄得老母亲开心不已,眼神顿时变得复杂起来,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久久不语。

    一直以来,李清正都认为李云天是一个卑鄙人,不过现在来看他好像错怪了李云天,宣德帝和张太后之所以会放他一马,李云天绝对功不可没。

    自从得知洪熙帝突然驾崩后,李清正就已经做好了被处死的准备,并且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

    他并不认为自己所谏之言有什么不妥,身为翰林学士提醒君王勤政爱民是他的职责。

    李清正后悔的是他选择进谏的时机不当,不应该在洪熙帝生病期间上奏如此激烈的谏言,这无形中会加重洪熙帝的病情,对于臣子来实属罪该万死,他被人弹劾并不冤枉。

    因此,只要宣德帝想要李清正的命,那么李清正就会被以大逆之罪砍了脑袋,并且将背负气死洪熙帝的骂名,成为一个大逆不道的奸臣。

    九月底的一天中午,京城城南一条繁华的街道上锣鼓喧天,炮竹声声,热闹非凡。

    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由李云天所筹划的“四方会馆”终于建造完成,今天正式对外营业。

    四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