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用心良苦(第一更)

    第四百零六章 用心良苦(第一更) (第2/3页)

换的,因为这不仅涉及了双方的利益,而且术业有专攻,谁会接纳一个外行来担任自己的上司?

    李云天之所以能成为武官,得益于他所进行的一番精密筹划,先是担任京师讲武堂总教官,然后说服宣德帝成立了军阁,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并在了一起,使得兵部的文官转为了军阁的武官。

    京师讲武堂又是兵部的下属部门,李云天自然而然地就随着兵部并入军阁有了武官的身份,与此同时他也是都察院的监察御史,进而一举跨越了文官和武官的界限,可谓神不知鬼不觉。

    说起来,王彬的身份很特殊,虽然他无法涉足仕途,但却是大明不折不扣的官员,因为按照礼制大明县主的仪宾是个从六品的闲散官职,只拿俸禄而没有实际职务。

    简单来说,如果县主的仪宾是个没有功名的白丁,那么迎娶了县主后就将成为大明从六品的官员,摇身一变拥有了官身,彻底告别庶民的身份。

    这就是为何那些仕途无望的商贾子弟趋之若鹜的原因,有了皇亲国戚的头衔,那些商贾的社会地位将水涨船高,生意上也会少很多麻烦。

    值得一提的是,仪宾和驸马一样都是大明的皇亲国戚,其并不属于文官和武官的范畴,不过官袍服饰的礼制与公侯伯这些勋贵相同。

    别看王彬是隆庆郡王府的仪宾,贵为皇亲国戚,可他要想获得武职也并不容易,唯有隆庆郡王从宣德帝那里给他求来一个武职,然后报备军阁。

    这意味着王彬的后人将成为大明的军户,以后无法再考科举,只能投身行伍之中。

    即便是隆庆郡王从宣德帝那里给王彬求来一个武职,那么估计十有**也只是正六品的百户而已,要想积累到足以封爵的战功可谓是难上加难。

    另外,那些进爵的勋贵无不是踏着死人堆爬上来的,也不知道王彬有没有命等到那一天。

    面对着心情越来越低落的王彬,水云县主不由得暗自神伤,她与王彬生活这么些年自然清楚王彬并不是那种甘于寂寞的人,应该在仕途上大展拳脚,开创一番事业。

    可事已至此也就只有得过且过了,总不能真的让王彬拎着刀去战场与敌人厮杀吧!这或许就是王彬的命。

    不过,事情在李云天率军前去交趾平叛以及朱玉馨嫁给李云天后发生了转机,水云县主立刻意识到这是王彬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水云县主与朱玉馨年龄相仿,作为大明同在京城的旁系皇族两家之间的关系很好,两人也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故而水云县主在张太后赐婚的当天晚上就去找了朱玉馨,希望朱玉馨能向李云天说情,让王彬跟着李云天前去交趾平叛。

    按照惯例,作为此次平叛交趾的主帅,李云天可以从朝中的武官里点将随他出征。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的调兵和统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

    在大明的统兵系统中,从高到低的职务是:

    大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卫指挥使、卫指挥同知、卫指挥佥事、千户、副千户、百户、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