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备战(一更)

    第七百二十一章 备战(一更) (第2/3页)

居庸关的蒙古军队绝对不会是精锐,精锐肯定随着阿鲁台等人去进攻北直隶的州府县,有居庸关的高墙护卫,三万人马足以击退明军的进攻。

    况且大明在北直隶就京城还有十几万大军,其他的地方兵力空虚,而阿鲁台的大军就在通州城,如果京城的明军去攻打居庸关的话那么阿鲁台正好可以趁机消灭掉他们,即便是周征派军从万全都司攻打阿鲁台也能及时派军救援。

    因此,在阿鲁台看来居庸关固若金汤,没必要把最精锐的士兵留在那里,这给了赵勇不少机会。

    “剩下的人跟随本侯进攻通州城,阿鲁台就在通州城里,擒获他就能对敌军产生巨大的震慑。”

    李云天的视线随后落在了地图的通州城上,用木棍一指,沉声向在座的众人道,“此战事关京城安危,望众位众志成城,将其一举拿下,给皇上分忧。”

    “遵命!”在座众人纷纷向李云天一拱手,齐声应道。

    “镇武侯,那些关西兵如何处置?”赵勇注意到地图上还有几个用绿色标记的地方,他知道代表着关西七卫,于是沉声问道。

    关西七卫有八万兵力,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李云天要想使得北直隶安稳下来,一定要把关西七卫的人给降服。

    李云天闻言不由得皱了皱,这正是他为难的地方,按理他在拿下居庸关和通州城后就要消灭关西七卫。

    可关西七卫与鞑靼、瓦剌不同,他们的形势与兀良哈三卫比较相似,都是大明所封的卫所,而且一定程度上听命于朝廷,被大明用来当做边疆的一道屏障,所以李云天不可能像对待鞑靼和瓦拉一样对他们采取凌厉的攻势,否则大明在西域就少了一个对抗外敌的缓冲区域。

    中国古代凡是强盛的王朝必然争夺西域,又或者,凡是能长期控制西域的王朝都是强盛的朝代,例如大汉和盛唐。

    对中原的王朝来,控制西域至少有三个好处:

    1,西域产马。众所周知良马对骑兵的重要性,宋朝之所以在对抗西北部的游牧民族中处于下风,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朝缺少马匹而不能建立大规模的骑兵。

    ,重要的战略地位。汉朝最初经略西域时就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两面夹击匈奴“断其右臂”,而唐朝也曾长期与吐蕃争夺西域,控制西域后唐朝就可以从侧翼牵制吐蕃。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拱卫甘肃陕西等西部地区,为其提供屏障,宋朝的西北地区就长期面临西夏犯边的威胁,不仅要忙着应付西夏,还要与金国、辽国乃至蒙古国周旋。

    ,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保持与西方交流的通道,虽大明海运发达,但与西方的贸易主要还是依靠丝绸之路,这除了明朝的海禁令外,还与海路太过危险有关,除了海盗外还要防备狂风暴雨,因此反而不如走陆路安全。

    关西七卫在洪武初年相继内附大明,其中:

    哈密卫:元朝时为哈密力,永乐二年内附,为忠顺王封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