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论战

    第一百六十七章 论战 (第1/3页)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七章 论战

    安德烈同志,我们最需要的是足够数量的重炮,芬兰曼纳林防线修成了第二个马奇诺防线。”

    “据说领导这条防线修筑的是他们的巴都将军。”

    “是,这个人曾经参加了马奇诺防线的修建,对筑垒配系的建造很有经验。如果开战,我军必定要从防线正面强行突破芬军防线,估计遭受的损失不会小。如果有足够数量的重炮,可能的损失将会小得多”

    听得出来,德边科对如何突破眼前的坚固防线还是有一定顾虑的。重炮,列宁格勒军区不少也不缺,只不过每个军区司令员见到林俊都会想着“捞点好处”,这可能是职业习惯。

    “到时候莫斯科会给你们加强几个重炮师的。”重炮的问题好解决,暂时从其它军区借调几只部队就成,这不在林俊的权利范围内。但估计斯大林会考虑到,更不用说历史上就是这样。

    “我倒不担心卡累利阿地峡可能会遭受的困难,北边曼塞尔凯丘陵一线才是大麻烦。这边芬军阵地坚固,但我们的攻坚火力也不是摆设,而且一旦强攻拿下阵地就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但北边从丘陵地区一直往南差不多500里边境线,无论我们从哪个区域进攻都会陷入熟悉地形的芬军的偷袭和骚扰。在森林区域的野战环境,我们的优势装甲突击力量无法发挥出有效的突击能力,反而会有利于芬军步兵。”

    林俊的担忧就是史实,再坚固地防线也能被突破。只要你地火力够强、战士意志力、战斗技能和指挥合适;历史上红军强行突破“曼纳林防线”虽然付出了相对惨重的损失。但在这一地区并未陷入战争的泥潭——修筑坚固防线,也就把能打游击战、搞偷袭地条件都给“修建没了”,阵地一旦失守就是完蛋的结局。

    而北边则不同。复杂的地形是重视装甲集群突击的红军最不想碰到的泥潭,密集的针叶林是芬军大小部队搞偷袭、围歼战地天然盟友。

    困难就摆在面前,德边科是从国内战争里走出来的优秀指挥员,不是碰到困难就手足无措的庸才,更不用说他还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按照莫斯科的意思,我们列宁格勒军区已经开始重点研究突破筑垒地域与林地作战的研究和训练。我从部队里调集了一批在国内战争时期有丰富游击与反游击战经验的基层指挥员进行强化培训。很快就要将这些指挥员派往原有部队,将老战法再次运用到实际训练中,专攻林地作战。”

    “什么级别的指挥员?”

    “连、营、团、师级都有,大部分是营团级指挥员,所有人都有当年地实战经验。”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打游击战和反游击(比如解放初期的剿匪,那些土匪打得可是货真价实的游击战。)本事天下第一,那苏联红军和铁托地游击队就是并列第二!

    苏联国内战争时期不仅要面对白军和外国干涉军的大部队,更多地战斗对付小股白军的袭扰。反过来当年有很多时候苏军也是在以游击战的形式对于白军,而俄罗斯的广阔土地就是敌对双方最好的游击战场。

    如今部队里就有大量指挥员是从那个时期过来的,懂得如何打游击,更懂得如何对付游击队。红军的主要作战思想在10来年前就已经进入大规模装甲集群突击阶段。现在是在特殊情况下有拾起老本行,指挥员们的老底子都还在。

    历史上的红军在苏芬战争时可没这个准备。结果吃亏吃大了,现在让游击战出身的反游击专家去对付芬兰的业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