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整合

    第一百五十九章 整合 (第2/3页)

后金鞑子一般都不会在辽东挑起战斗厮杀,很多时候都是直接进入关内劫掠,辽东反而没有多少的事情,当然这是明白人才知晓的道理。

    是不是申请到辽东去,很多的军官都是犹豫的,可后来越来越多的传闻出现,让很多军官下定决心了,那就是离开了榆林边镇,之前的事情就会一笔勾销了。

    于是一些军官开始暗地里串联,争取更多的军官申请到辽东去,那样能够避开朝廷的清查,以前的事情也轻轻放过了,毕竟在辽东镇守,那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面的,朝廷怎么可能追究。

    在这个过程之中,巡抚衙门一直都没有反应。

    这让诸多的军官更加的胆战心惊,毕竟他们不可能知道朝廷之中的很多事情,而且新任巡抚是殿试状元,在朝廷里面很有门路,十八岁的年纪就是巡抚了,还是内阁次辅徐光启大人的学生,人家肯定知道朝廷的事情,怕是在等着动手的。

    一封请调的文书,终于送到了巡抚衙门,尽管有些姗姗来迟。

    军官之中,识字的人很少,不少军官都是在自己名字下面按上的手印,最终统计下来,申请调到辽东去的军官,达到了六千多人。

    也就是剩下的军官不足两千人了。

    这一切都是郑勋睿暗中运作的,只是他没有想到,居然有六千多人申请到辽东去,这个数目过于的庞大了,可能在朝廷引发风波,这六千多人离开了,预示着榆林边镇剩下的边军,不足三万人了。

    郑勋睿早就给恩师徐光启写信了,详细说了榆林边镇的情况,他不能够隐瞒,最终他也将自己的意见提出来,得到了恩师的赞同,徐光启的身体依旧很不好,但朝廷大军收复了莱州,让他的精神稍微好了一些,所以有些时候,也询问朝廷里面的事情。

    郑勋睿决定整合榆林边镇的做法,得到了徐光启的认可,而且徐光启专门给兵部打过招呼,刚刚上任的兵部尚书张凤翼,很是尊重徐光启,亲口对徐光启表态,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将榆林卫的军官调到辽东去,要知道辽东就是缺人。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管是多少人,郑勋睿既然已经开始动手,就不可能停下来了,这六千多人离开,对于榆林镇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情,那样他就能够轻松的整合诸多的卫所营堡,能够让军士拿到足够的军饷,至少能够维持生活了。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榆林镇设立的卫所营堡也太多了,这种密密麻麻摆布兵力的方式,早就过时了,军队要是不强悍,打不赢人家,你就是在长城上摆满了军士,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这样消耗的不仅仅是军饷,也让各个卫所营堡有了相互依赖的心理。

    当然郑勋睿真正倚重的,还是和草原部落的互市,只要相互之间有贸易往来了,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给恩师徐光启的信函首先送出去,两天之后,给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