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预料之中

    第一百八十七章 预料之中 (第1/3页)

延绥各地,延安府有皇上的圣旨,三年之内是免去所有赋税的,庆阳府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必须要缴纳赋税,至于说榆林边镇,因为是军镇,不需要缴纳任何的赋税,偏偏这些年以来,庆阳府和延安府一样,也是灾荒不断,若不是郑勋睿出任了延绥巡抚,考虑到庆阳府的实际困难,以及前任知府董其昌的努力,说不定庆阳府早就乱作一团了。

    不过东林党的认识和主张,可不是郑勋睿这样的,他们在崇祯元年和二年的时候,给皇上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大规模的减少商贸赋税,全面增加农业赋税,而且还要求各地收取历年欠下的农业赋税,这一道的政策,无异于火上浇油,让本来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户,被逼得走上了流浪和造反的道路上面。

    陈尧言出任庆阳府知府,让郑勋睿最为担心的就是农业赋税的问题。

    董其昌没有强行的征收赋税,和其他大部分遭遇灾害的地方一样,有些时候他甚至没有要求州县的官吏去征收赋税,这都是想着让百姓休养生息,本来就遭遇到灾荒了,这个时候去征收赋税,就是逼着百姓造反。

    所以说庆阳府所辖的州县,拖欠的赋税是不少的。

    郑勋睿判断,陈尧言上任之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肯定是从征收赋税方面着手,这样做对上是有着很大好处的,若是能够征收赋税,上缴朝廷,那么陈尧言的政绩就出来了,能够得到朝廷的赞誉,而且也能够证实东林党提出来的方案是切实可行的,至于说百姓是不是能够活下去,是不是会造反,与官府没有多大的关系,毕竟陕西就是流寇窝子,多出现一些流寇,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更加关键的一点,陈尧言这样做,可以打击郑勋睿这个延绥巡抚。

    既然庆阳府能够征收起来赋税,身为延绥巡抚的郑勋睿,为什么没有能够督促,为什么放任不管,这就是置朝廷的利益于不顾了,这可是很大的罪名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郑勋睿要是不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那他就白穿越了。

    郑勋睿还清楚,陈尧言若是在庆阳府强行征收赋税,必然会引发大乱,百姓无法承受的时候,必定会造反,要知道庆阳府稳定的时间不是很长,百姓的生活没有彻底的稳定下来,很多时候不仅不能够缴纳赋税,还需要官府的救济。

    三月底,驿站的情报来了。

    陈尧言上任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严令府州县的衙门,不准擅自动用库房之中的粮食,因为这些粮食都是朝廷的,动用每一粒的粮食,都需要得到朝廷的许可,至于说有的官吏提出来,这些粮食都是巡抚衙门专门采购的,陈尧严很快予以反驳,说是巡抚衙门也要服从朝廷的规矩。

    陈尧言所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要求府衙、州衙和县衙,开始清理百姓拖欠的赋税事宜,四月份和十月份是征收赋税的时间,马上就是四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