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精准的分析

    第一百九十四章 精准的分析 (第2/3页)

方向杀出一条血路,进入到了四川,其余的各路流寇,全部都集中到了兴安所。

    罗汝才、张献忠和李自成等人终于聚集到了一起,他们麾下的大军,总人数达到了二十一万人,这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数字,不过大军的战斗力如何,他们都是很清楚的,队伍之中的不少人,都是从河南、山西等地吸纳的流民,这些人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战斗。

    也正是因为如此,罗汝才等人不会选择和朝廷大军面对面厮杀,他们必须要找到撤退的方向,拜托官军的围攻,这是他们一贯的作战手法,早就非常熟悉了。

    流寇大大小小的首领在一起商议,提出各自的见解,光是这样的争吵,就进行了足足两天的时间,意见一直都不能够完全统一,他们面对的形势已经非常的危机,官军从四面八方围过来了,最终罗汝才、张献忠和李自成三人商议之后,决定朝着镇坪的方向撤离,走官道肯定是不行的,他们选择了从黄洋河以及车箱峡方向,朝着镇坪撤退的决定。

    这一切和郑勋睿的分析是完全一致的。

    罗汝才等人最大的失误,就是忘记了他们麾下有二十一万大军,如此庞大的队伍,选择走山路,等同于自杀的行为,这不是小规模部队的游击战,他们选择走山路,想到的是官军不易于追捕和厮杀,可他们大军的行动,一样受到困扰,就算是训练有素的大军,达到十万人以上,轻易也不会选择走山路的。

    选择官道,他们可以凭借着人数上面的优势,与官军展开厮杀,甚至可以采用丢车保帅的策略,让战斗力不强的军士去纠缠官军,去做炮灰,精锐部队趁机突围,要知道陈奇瑜调动的几路大军,想要做到指挥上的完全统一,短时间之内是做不到的。

    可惜这些道理,流寇后来才明白。

    流寇大军开始行动之后,天公不作美,连续的阴雨天气到来了。

    流寇大军过了黄洋河,来到车箱峡的时候,他们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够进入到车箱峡之内,期盼着能够越过车箱峡,直插镇坪。

    密切掌握流寇行踪的陈奇瑜,得知流寇朝着车箱峡的方向撤退之后,欣喜若狂,要知道流寇有二十一万的大军,这么庞大的队伍,就算是战斗力不强,可是想要全部剿灭,那也是需要花费极大代价的,稍微不注意,让流寇撕开了一条口子,后果就难以预料,毕竟四路大军联合起来,人数也接近十五万了,队伍越大、人数越多,越是难以指挥的。

    交战在断断续续之间展开,流寇的战斗力的确不怎么样,几次的中等规模的战斗,都是以流寇的惨败宣告结束,这样让陈奇瑜的信心大增。

    作为五省总督,负责全面剿灭流寇的事宜,陈奇瑜当然熟悉各地的地形,而且每到一处,他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地图,黄洋河以及车箱峡一带的地形,他是非常清楚的,而且在流寇朝着车箱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