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暗地里的运作

    第二百九十二章 暗地里的运作 (第1/3页)

    readx();    内阁次辅文震孟和内阁阁臣林钎的先后病逝,导致内阁出现了空缺,朝中很多人表面上为文震孟和林钎惋惜,其实真正关心的是内阁大臣的替补问题。按照以前的规矩,皇上会在早朝的时候,宣布实行会推内阁阁臣,这样的推荐,一般都是在三品以上官员之中进行推荐的,不过这一次很是奇怪,接近一个月的时间过去,皇上没有丝毫的动静。

    这就令朝中的流言出现了,众人对此事都非常的敏感,特别是那些有可能进入到内阁的大人,更是惴惴不安,不知道皇上这一次会如何的操作。

    能够进入内阁,表示自身得到了认可,而且也进入到了权力的巅峰。

    内阁大臣就是实际上的丞相,虽说大明开国皇帝废除了丞相制度,可也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处置朝廷之中的事情,成立了内阁,帮忙批阅奏折,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的皇帝或者因为能力上的欠缺,或者是安于享乐,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置朝政,导致内阁逐渐把持了朝政,成为了名义上的丞相。

    不过内阁大臣与丞相还是有一定区别,毕竟丞相为百官之首,名正言顺的管辖朝政,统领三省六部等部门,但内阁就不一样了,是皇上赋予暂时管辖朝政的权力,大明朝廷分为外廷和内廷,外廷的代表就是内阁,内廷的代表则是司礼监,内阁掌握了票拟权,提出意见和建议,司礼监掌握了批红的权力,两者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内阁首辅和内阁大臣,基本都是要和司礼监处理好关系的,否则两边互相抬杠,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万历以来,内阁的权力逐渐增加。几乎可以决定朝廷的很多大事情,当年万历皇帝多年不上朝,但有内阁履行职责,偌大的朝廷正常运转,由此可见内阁的权力是很大的。

    朱由检登基之后,本身非常的勤勉。可谓是工作狂,对于内阁的依赖就更大了,这也让内阁的权力丝毫没有削弱的迹象。

    读书人入朝为官,想到的就是证明自身的能力,而证明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得到重用,不断升官,权力不断增大,所以内阁大臣一旦空缺,朝廷之中的争斗是很激烈的。

    内阁大臣出现空缺,内阁首辅包括内阁大臣,是有权力举荐人员的,他们虽然没有决定权。但话语的份量是很重的,皇上也是会注意的。

    户部尚书侯恂是最大的热门之一,甚至有人预测。侯恂不仅能够进入内阁,还有可能直接成为内阁次辅,接替文震孟的职务。

    侯恂是东林党人,背后有着强大的支撑。

    要说侯恂本人的品性还是不错的,为官清廉,不趋炎附势。万历年间殿试高中,曾经在山西与河南等地为官。因为和阉党斗争,被罢免官职。崇祯元年被朝廷再次启用。

    崇祯六年,侯恂是出任户部尚书,三年时间过去,可谓是殚精竭虑,吃尽苦头,朝廷赋税严重不足,北方各地遭遇灾荒,每年都需要救济,朝廷拿不出来银子,流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