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亲戚

    第三百一十六章 亲戚 (第1/3页)

    三天时间过去了。

    文曼珊等人,对于淮安府城的繁华,表面看不是特别在意,内心肯定是喜欢的,毕竟谁都想着能够在条件好的地方居住,淮安府城商贸如此繁华,不管购买什么东西,都是非常方便的,而且在大街上闲逛,也是不一般的感受,这样的氛围在西安府城是不存在的。

    郑勋睿不反对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他的俸禄不多,若是依靠俸禄来养活家人,那是天大的笑话,但他也没有伸手,绝不会盘剥百姓,贪墨银两,家中所需要开销的银两,悉数都是江宁县郑凯华送来的,每年都要送来十余万两白银,有了这么多的银子,当家的文曼珊丝毫不需要操心,吃喝用度都是绰绰有余。

    说来也算是笑话了,郑勋睿每年从互市上面得到了大量的银子,最多的一年接近三百万两,悉数都用于郑家军的开销,互市的范围已经涵盖鄂尔多斯部落、土默特部落、叶尔羌部落、吐鲁番部落,甚至是鞑靼部落和喀尔喀部落,甚至臣服大清的察哈尔部落和科尔沁部落,也偷偷派人到榆林互市交易,要知道从互市得到的粮食,可以壮大部落的力量,这对于一直都缺乏粮食的草原部落来说,是天大的诱惑。

    江宁县郑凯华已经熟悉了制种的事宜,这就好比是一个聚宝盆,每年外界需要的种子数量太多,郑凯华根本忙不过来,也有商贾专门找到了郑凯华,愿意拿出百万两银子,购买制种的技术,一些地方的商贾,也曾经想方设法的制种,可惜不管如何的努力,种子都比不上郑家出来的,好在有郑勋睿的支撑,任何的商贾都不敢觊觎郑家。这才保证郑凯华能够拥有了制种的专利技术。

    京城的郑富贵、马氏和孙氏,一样过着富足的生活,每年郑凯华都会派专人送去银两,郑凯华曾经想着,让大姐郑伶俐和大姐夫孙进如到京城去开设商铺,一方面将种子生意扩大到京城去,一方面能够陪陪父母。不过这个建议,被郑勋睿否定了。

    郑伶俐、郑玉华和郑晓铃三姐妹。每年都要带着小孩到京城去,看望父母,而且在京城呆一段时间,这样让郑富贵等人,在京城不至于寂寞。

    孙进如和郑伶俐在南京城内的商铺,面积越来越大,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做种子和粮食销售的生意,开始涉足食盐、茶叶、丝绸和瓷器等生意,当然他们最大的依靠就是郑勋睿。毕竟郑勋睿和郑家军的名气,在南直隶是大名鼎鼎的,没有谁敢不买账。如今郑勋睿出任漕运总督,孙进如更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了。

    赵单羽和梁兴力,崇祯八年七月分别到句容县和溧水县出任主薄,虽说只是正八品的官员。不过句容县和溧水县都是京畿县,条件不错,两人时常收到郑勋睿的来信,按照郑勋睿所提的要求做事情,倒也相安无事。

    应该说,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奋斗。郑勋睿已经将家人安排的很好了,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地位也是很不错的。

    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