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黑幕

    第三百二十二章 黑幕 (第1/3页)

    阿炳爷再次开口的时候,话语清晰了很多,而且说到的都是关键与核心,阿炳爷的这些诉说,让郑勋睿身后的王小二渐渐的低下头,他知道了,杨贺与他调查了二十天的时间,可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只是从大的方面调查了解,若不是郑勋睿这次专门下来调查看起来属于细微末节的东西,还真的不好动手整治漕运之中存在的问题。

    徐望华听的非常仔细和认真,毕竟他是要着手规划整顿漕运存在的问题,故而需要详细掌握这些事宜,至于说文坤,虽说经历过一些官场上投机取巧的事宜,但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漕运事宜,也是第一次听闻,而且本人也是要参与其中的,也是不敢错过阿炳爷说的任何一个细节。

    文坤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需要整理出来阿炳爷所说的诸多事宜,现场是不能够记载的,那样会让阿炳爷内心存在巨大的压力,说话的时候,也是顾虑重重,完成这样的事情,需要文坤回去之后凭借着记忆整理,此外阿炳爷所说的事宜,也并非是最后的定论,很多的事情还需要进一步的核实,然后才有可能采取大规模的行动,开始整治漕运之中存在的问题。

    阿炳爷这次说的很是彻底,说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官吏贪墨的事宜。

    按说这样的事情,阿炳爷应该不是特别清楚,他不过是漕船上面的尖丁,也就是船老大,怎么可能了解官吏贪墨的事宜,不过漕运已经将官吏、官府、帮丁、帮派等等,完全糅合到一起了。大家相互之间都是知根知底的,也都遵循漕运的规矩,各自获得好处。

    官吏的贪墨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漕运的贪墨,其二是漕粮的贪墨。

    漕运依靠的是漕船和漕粮,淮安府城有诸多的粮仓。这些粮仓可以储存七十万石的漕粮,按说这样的储量,基本能够满足漕运的需求,漕船来到码头,等候漕粮装船,一批的漕船走了之后,官府再次来收购漕粮,让仓库里面的漕粮足够,第二批次的漕船装船运输。如此操作,那就没有任何的猫腻的,就算是有些许的猫腻,问题也不是很大。

    可惜这样的做法,早就是神话,不存在了。

    官府不会充分利用仓储,每次收购的漕粮达到五十万石,那就是天文数字了。更多的时候仓储只有二十万到三十万石,而这些储存。也就是给上面检查看的。

    漕粮的缴纳,那是朝廷下的任务,是皇差,不敢耽误的,承担漕粮的百姓,更是不敢乱来。否则就有失去性命的危险。老百姓缴纳的漕粮,总是要装运上船的,既然粮仓不收,那就只要直接装上漕船了。

    这就出现奥妙了,漕粮是需要总督衙门检查的。若是不合格,那是不能够运走的,那些存在粮仓的漕粮,都是经过检查的,都是合格的。

    这检查的过程,说复杂非常的复杂,官吏可以要求将所有粮食卸到码头上面,逐一检查,也可以登上漕船随便看看,两者之间的消耗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