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丙子之乱

    第三百三十九章 丙子之乱 (第1/3页)

    崇祯九年十二月二日,皇太极亲率十二万后金鞑子,进攻朝鲜。

    应该说皇太极称帝之后,遭遇到了沉重的打击,阿济格和阿巴泰率领十万大军入侵大明,刚开始是顺风顺水,谁知道突然遭遇到强悍的郑家军,被斩杀的军士达到一万八千余人,三千余人被生擒,阿巴泰也被郑家军生擒,无奈之下,皇太极拿出一千万两白银,赎回被生擒的阿巴泰和三千军士。

    阿济格回到沈阳之后,遭受皇太极的痛斥,若不是其他人的劝阻,皇太极怕是要将阿济格投入到大牢之中去了,此次的损失,对刚刚成立的大清国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也让大清国的前途被涂抹上了灰色,皇太极根本不知道郑家军,他曾经亲率大军多次入关,对明军的战斗力是很清楚的,要说守城的战斗,明军还是有着一定的能力,可要说野战,明军绝非满八旗的对手。

    可惜的是,郑家军就是与满八旗进行了面对面的野战,而且郑家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居然生擒了阿巴泰,打垮了阿巴泰麾下的三万满八旗子弟,被赎回来的阿巴泰,实事求是的形容了郑家军的战斗力,阿巴泰第一次用一往无前、气吞山河等词语,形容了明军。

    这让皇太极感觉到心寒,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管从什么方面比较,大明都是强于大清的,若是任由郑家军发展壮大起来,等待大清国的是什么命运,那是不用说的。

    范文程给出了建议,意欲从内部挑拨大明君臣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通过大明朝廷,消灭郑家军,出去大清国的心腹之患。

    这个建议的确是不错的,可惜的是,目前根本无法实施。通过从辽东获取的一些情报,皇太极已经知道了郑家军的一些事情,这支大军差点彻底剿灭大明的流寇,斩杀了流寇数十位首领,让流寇魂飞胆丧,这支大军的大帅是大明殿试状元。只有二十来岁,驻守陕西期间,让陕西这个贫瘠之地稳定下来。

    郑家军到底有多少人,这是皇太极无法知道的,但是大明出现这等的人才。让皇太极异常的忧虑。

    遭遇到沉重打击的皇太极,没有乱了方寸,依旧按照原来的计划,开始了对朝鲜的进攻,尽管说多尔衮和多铎等人,都是要求率领大军,再次进攻明朝。

    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一贯终于明朝。天启七年的时候,皇太极曾经率领大军打败了朝鲜,可是朝鲜不但没有臣服。反而和大明朝廷取得联系,暗地里对付后金,这让皇太极异常的气愤,这一次,皇太极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彻底让朝鲜臣服。

    若是能够拿下朝鲜。大清国可以大肆劫掠,挽回损失。此外也可以米分碎大明的东江防线,彻底稳固大清国的后方。

    为了预防大明派遣大军支援朝鲜。皇太极派遣济尔哈朗驻守沈阳,派遣多铎守住辽河入海口,阻挡明军的增援,命令阿济格和阿巴泰协助多铎,戴罪立功。

    代善、多尔衮、豪格等人,悉数跟随皇太极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