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毕懋康的认识

    第三百八十七章 毕懋康的认识 (第2/3页)

以使用,这是枪械发展的重大进步,另一个方面是毕懋康是进士,其本身的素养是非常不错的。常年研制火器,对于很多先进的理念,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接受。

    南京火器局搬迁到淮安之后,郑勋睿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毕懋康弄到淮安来。

    想要毕懋康到淮安来,可没有那么简单,毕竟人家是南京礼部右侍郎,虽说没有什么权力,也没有多少的事情可以做,可身份是摆在那里的,人家堂堂三品的高官,用如今的话来说,要有那么大的庙,才能够容纳这样的菩萨。

    短时间之内,想要将毕懋康调到淮安来,可能性几乎没有,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毕懋康到淮安来指导火器局的相关事宜。

    经过了仔细的考虑之后,郑勋睿给毕懋康写了一封信,为了写好这封信,郑勋睿认真阅读了《军器图说》这本书,要知道《军器图说》这本书,市面上是找不到的。

    信函之中,郑勋睿将自身的一些认识贯穿其中,重点说到了燧发枪,肯定了燧发枪历史性的创新,但也毫不客气的指出了燧发枪存在的问题,譬如说发射的子弹同样需要用通条从枪管的出口灌进去,发射的时候,扳机击中燧石发火,扣动扳机需要消耗巨大的气力,子弹的初速、弹道、射程都比不上技术相对成熟的鸟铳等等,这些方面若是不予改进,燧发枪推广的程度是有限的。

    郑勋睿说的很直接,没有丝毫的遮掩,摒弃了官场上的拐弯抹角和遮遮掩掩。

    这是郑勋睿故意为之,因为他知道毕懋康不是真正的官场中人,大凡这种钻研某方面学术的官员,其性格都是直爽的,毕懋康不是钻研火器到痴迷的程度,也无法发明燧发枪。

    既然不能够从正面的渠道将毕懋康调到淮安来,那就用激将法,让毕懋康主动到淮安来,这样很多问题就可以避免了。

    郑勋睿的办法非常奏效。

    毕懋康没有直接回信,而是径直来到了淮安,求见郑勋睿。

    初次见到毕懋康,郑勋睿的印象就非常深刻。

    毕懋康脸色很白,这是缺少阳光照耀、长期在屋内的结果,想必专门从事火器研究事宜的毕懋康,不可能有很多的时间闲逛,恐怕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屋里。

    毕懋康脸上带着不服气的神情,尽管郑勋睿品阶比他高,可见面的时候,毕懋康的态度不是特别好,毕竟辛辛苦苦发明出来的燧发枪,居然被一个外行否定,这样的气很难忍。

    郑勋睿没有在总督府和毕懋康交谈,简单打过招呼之后,带着毕懋康来到了火器局。

    在火器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参观的过程之中,毕懋康的脸色慢慢变化了,从最开始的无所谓,到后来的震惊,特别是在第二区域,看见了将燧发枪的诸多零件分开生产,而且有着严格的标准和尺度,还有近乎苛刻的质量标准之后,他有些忍不住了。

    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