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异样的苗头

    第四百一十二章 异样的苗头 (第1/3页)

    辽东的局势很是平静,自从皇太极派人到京城议和之后,后金鞑子的确没有进攻,以前时常出现的小冲突也没有了,辽东无战事,另外一个方面,朝鲜派遣的使者,已经两次来到京城,哭诉后金鞑子的残暴,皇太极率领大军入侵,让朝鲜遭遇重创,不仅仅是人口被掳走几十万,钱粮也被搜刮了不少,几个月的时间过去,后金鞑子经过的朝鲜各地,依旧是一片狼藉,难以很快的恢复,不过复州等地被大明占领,这让朝鲜皇室感觉安全了不少,至少皇太极不敢毫无顾忌的再次进攻朝鲜了。

    山西、河南、湖广以及四川等地,流寇依旧是在肆掠,不过五省总督卢象升竭尽全力剿灭流寇,让这些地方的局势,还能够保持大体上的稳定,加之流寇曾经遭遇郑家军的惨烈打击,不敢小觑朝廷的大军,作战很谨慎,故而流寇肆掠的局面,比起前些年大为减轻。

    辽东无战事,流寇蔓延的势头得到了遏制,这让朝廷里面的局势的确出现了一些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户部再次开始拖欠军饷,应该说户部这两年的日子是比较好过的,后金赔偿了一千万两白银,全部都进入到户部的府库,期间也就是拿出来一百万两白银赏赐给郑家军,其余就没有很大的开销了,按说支付军饷不是很大的问题,可是辽东最大的隐患暂时不存在了,流寇没有以前那么嚣张,军队的地位自然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关裁撤军队的议论,也开始出现了。

    其中最大的矛头,是指向了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辽东驻守的几十万大军,有人认为驻扎如此之多的军队,消耗的钱粮太多,朝廷本就是捉肩见肘。无力承担如此的负担,如今辽东的局势已经稳定下来,可以考虑裁撤一部分的军队。

    另外一个矛头就是指向郑家军了,当然没有人说郑家军消耗了太多的钱粮等事宜。毕竟朝廷没有承担郑家军的军饷,不过一些人认为,朝廷应该派遣监军到郑家军之中去,毕竟郑家军还是朝廷的军队,没有监军是说不过去的。其次就是郑家军的总兵、副总兵等人选,也要适当的予以调整等等。

    这些建议,被内阁次辅张凤翼以及兵部尚书杨嗣昌怒斥,他们的态度非常鲜明,辽东无战事,并非是彻底安全了,满八旗虎视眈眈,实力依旧强盛,随时可能进攻,流寇尚未被彻底剿灭。如此情况之下,居然有人提议裁撤军队,自毁基脚,这岂不是想着断送大明之江山。

    早朝的时候,张凤翼和杨嗣昌甚至直接说出朝廷里面有内鬼。

    可就算是张凤翼和杨嗣昌如此说,但有关裁撤军队的建议,还是不断的出现。

    当然,目前这种情况之下,所谓裁军的建议或者是奏折,是不会登上大雅之堂的。更不会在早朝上面明目张胆的提出来,没有谁敢冒这样的风险,大家都清楚,关宁锦防线关乎到京城的安危。万一辽东大规模裁撤军队,导致守卫的力量薄弱,让后金鞑子突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