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战术思想

    第四百六十章 战术思想 (第1/3页)

    郑勋睿早就不单纯了,他不会一鼓作气的剿灭流寇,尽管说目前的郑家军,已经有了这样的能力,淮安火器局一旦开始大规模的生产,全力装备郑家军,按照正常的计划,最多也就是三年到五年的时间,郑家军不仅仅能够剿灭流寇,甚至有着让后金鞑子灰飞烟灭的能力,但郑勋睿不能够这样做,他已经敏锐的察觉到,自己最大的对手,不是流寇,甚至不是后金鞑子,是皇上、朝廷、士大夫和大明大部分的读书人。

    阶层固化这个词语,大明任何一个读书人都不会明白,包括皇上都不明白,但郑勋睿清楚其中的含义,精英政治不错,不仅仅是大明王朝,未来很长的时间,世界都是精英来统治的,寻常的百姓无法接受高素质的教育,被死死压在土地上面,终日劳作,为生计拼命,不可能承担社会进步的主要责任。

    但过于的阶层固化,以及固守精英政治的理念,那就是遗祸千年的。

    历史上的大清王朝,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明末火器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大清王朝入主中原之后,为了延续自身的统治,避免汉人的崛起,硬生生的压制了火器的发展,不愿意研制任何新型的火器,大清国的统治者将百姓死死的焊在土地上,拼命压制商品经济,推崇农业经济以及小农经济,固步自封,拒绝与外界的任何接触,老子天下第一,积贫积弱多年,结果招致了鸦片战争。让一个曾经在全世界最为辉煌的东方,陷入到长期的落后之中。

    这是血的教训,而支撑这些理念的,不仅仅是皇室,还有众多的读书人。

    懂得开启民智。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开始进步的标志。

    很可惜在大明王朝,同样没有人愿意开启民智,绝大部分的读书人,骨子里认为自己就是精英,就是凌驾在老百姓之上的,在他们的眼里。老百姓是愚蠢的,冥顽不化的,读书人的责任就是帮助皇上来驯服百姓。

    皇上、朝廷和士大夫,都是拼命想着维持这样的体制。

    郑勋睿是要打破这种体制的,当然不能够在一夜之间就打破。必须慢慢来,做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何的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不能够走错方向。

    如何的对付流寇和后金鞑子,就是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之中的一步。

    郑勋睿内心有自身的想法,他也会按照这个想法一步步的实施。

    一切的准备事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见识了红夷大炮和毛瑟枪威力的郑家军将士,已经是信心百倍,坚信能够彻底打败李自成。尽管李自成率领的有八万流寇,从人数的比对来说,是四比一的比例。

    王小二禀报情报的速度越来越频繁。

    更多的情报源源不断的送到郑勋睿这里来。

    李自成麾下大军距离洛阳府城只有五十里地的时候,行军的速度突然减缓了。

    获知这个情报,郑勋睿有着着急,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