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京城故事(2)

    第五百六十八章 京城故事(2) (第1/3页)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八日。

    多尔衮率领后金鞑子从古北口撤离的消息传到了紫禁城。

    乾清宫,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司礼监太监、提督京营曹化淳,司礼监太监、东厂提督王德化,司礼监掌印太监高起潜等人悉数都在这里。

    这个阵容让人觉得奇怪,要知道太监很少集体到乾清宫来的,乾清宫是皇上与朝廷大臣议事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除非是跟随在皇上身边的秉笔太监,或者加上掌印太监,其他太监轻易不会到乾清宫来的。

    不过这一次是朱由检专门召集这些太监到乾清宫来的。

    朱由检对内阁非常的失望,内阁首辅张至发缺乏能力,当断不断,一门心思做和事佬,导致很多的政事被耽误了,而且如今的内阁,颇似一盘散沙的味道。

    朱由检不希望麾下的文武大臣亲密无间,但更不希望看见平庸的人充斥在朝廷里面,特别是在内阁之中,这是很致命的,内阁若是不能够理事,他这个皇上就只有累死了。

    此时的朱由检,有些怀念前任内阁首辅温体仁以及前前任内阁首辅周延儒了,不管这两人的缺陷如何,他们都能够很好的处理政务,小的事情在内阁就完全处理好了,重大的事情才会票拟,这让朱由检能够安心的考虑大事情,要知道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缺点。

    内阁的一盘散沙,看起来更加的不利,以钱士升为代表的东林党人,逐渐扩大了朝廷内部东林党人的力量,前一段时间钱士升甚至提出来朝廷应该要启用钱谦益的事宜,以内阁次辅张凤翼为首的,可以称之为军队派,注重提拔军队之中的官员,内阁首辅张至发是和事佬,尽管没有结党营私的迹象。可是几乎什么事情都处理不好,其余几个内阁大臣之中,杨嗣昌是忠于皇上的,黄士俊逐渐偏向了钱士升。贺逢圣偏向于张凤翼,孔贞远则保持中立。

    以温体仁为代表的浙党,在温体仁被免去内阁首辅之后,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乃至于温体仁病逝之后。浙党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不能够被称之为一股力量了。

    朱由检很清楚这些情况,也知道朝中的很多大臣,都在为着各自的利益绞尽脑汁,唯独没有将朝廷的事情放在心上。

    世间长了,朱由检对太多的朝中大臣失去了信心,他开始信任身边的太监。

    或许到了这个时候,朱由检才明白为什么哥哥天启皇帝会信任魏忠贤,会放手让魏忠贤处理诸多的朝政,朱由检更加的明白了。真正的自家人就是身边的太监,他们是皇家的奴才,依靠的就是皇室,他们一辈子都会忠心耿耿的。

    这太具有讽刺的意味,崇祯元年,朱由检严惩魏忠贤,彻底扳倒了所谓的阉党,那个时候军队之中的监军被撤回来,朝廷大小的事情内阁商议做出决定,可到了崇祯四年。出于对朝中大臣的不信任和失望,朱由检重新开始赋予太监职责。

    朱由检进入到乾清宫,所有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