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明晰的调整

    第五百七十二章 明晰的调整 (第3/3页)

能够受到一些磨砺,三人都是南直隶的读书人,之前也都熟悉,到一起之后,肯定是有着很多探讨的,吴伟业和陈子龙的转变很快,认识方面已经朝着郑勋睿满意的方向发展,在他们的带动之下,顾梦麟也许会出现一定的转变。

    若是顾梦麟不能够出现多大的变化,依旧是固执己见,那郑勋睿也没有办法。

    “李岩以淮安府同知的身份,兼任山阴县知县,山阴县的诸多事宜,就让李岩直接负责,一般情况之下,淮安府不要插手。”

    徐望华连连点头,郑勋睿这一手的安排,可谓是考虑好了一切的可能性。

    吴伟业、陈子龙和顾梦麟三人主持淮安府衙的事宜,不要说郑勋睿不可能完全放心,就算是徐望华都不是特别放心,毕竟从亲疏的程度上面来说,三人都不算是郑勋睿的绝对心腹,一旦郑勋睿和朝廷之间出现裂缝,三人如何的选择,没有谁能够肯定。

    淮安府的地位特别重要,漕运总督府所在的山阴县更加的重要,让李岩以淮安府同知的身份兼任山阴县知县,就等于是让李岩完全负责山阴县的事宜,淮安府衙与漕运总督府同在山阴县,府衙实际在漕运总督府的直接控制之下,这样就算是吴伟业等人心有旁骛,郑勋睿和徐望华也不需要特别担心。

    淮北以及复州等地官吏的调整,完全是漕运总督府说了算,朝廷无法干涉,按照朝廷的规矩来说,五品以下的官吏,漕运总督府是可以直接任命的,但郑勋睿实际的做法可不是这样,四品的知府以及三品的理漕参政、督催参政和押运参政的人选,都是漕运总督府决定的,内阁和吏部不过是按照漕运总督府的提名来商议,没有什么变动的。

    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故而淮北的发展很快,漕运也是很畅通,源源不断的漕粮和其他货物运输到北方和京城,有力的保证了北方的供给,可以说北方这几年的稳定,漕运总督府居功至伟,尽管有流寇的肆掠和后金鞑子的侵袭,但京城的粮食供应等等,没有出现丝毫的问题。

    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尽管皇上对郑勋睿不是特别的满意,但也不敢轻易调整,毕竟漕运是朝廷的命脉,维护漕运的稳定就是维护朝廷的稳定,维护大明的稳定。

    郑勋睿所做的这些调整,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当然调整不仅仅是如此,还有一些调整,他需要听听徐望华的意见。

    徐望华是非常清楚郑勋睿志向的,也是郑勋睿最为得力的助手和心腹之一,虽然没有出任任何的职务,但淮北、陕西和复州等地的任何人,都知道徐望华的地位,郑家军的各级军官,也知道徐望华说的话某些程度上就是命令,徐望华以布衣的身份,多次主持漕运总督府的事宜,管控淮北各地,甚至直接决定郑家军的事宜,其重要性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