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襄阳失陷(2)

    第六百一十九章 襄阳失陷(2) (第2/3页)

了好一会,周延儒再次开口。

    “杨大人,本官觉得,流寇重新崛起的事宜,必须要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视,若是各方不能够重视,很有可能出现大问题。李自成包围了南阳府城,张献忠包围了襄阳府城,这两场的府城若是被流寇同时拿下,必将刺激流寇疯狂。接下来的局势不好应对。”

    周延儒说完之后,杨嗣昌马上开口了。

    “大人说的是,下官以为,流寇再次崛起的事情,必须要禀报皇上,而且需要将事态有可能如何的发展。做出详细的分析,唯有如此,才能够引起皇上和朝廷的重视。”

    “杨大人,你认为该如何给皇上禀报。”

    “下官最为担心的是流寇攻下了襄阳府城,乃至于掌控了整个的襄阳府,如此局面就有些麻烦了,襄阳与河南南阳府、汝宁府毗邻,流寇一旦在这里扎根,北面可以控制和威胁河南、山西等地,西面威胁到四川,南面威胁到贵州和广东等地,东面则可以限制江西和南直隶等地,若是任由流寇占据襄阳府,襄阳乃是鱼米之乡,流寇的供给基本能够保证,还能够趁势发展壮大,到了那个时候,想要收拾局面,怕是有可能调动北直隶的大军了。”

    周延儒看着地图,冷不防的再次开口。

    “你认为郑家军有可能再次出动,剿灭流寇吗。”

    杨嗣昌愣了一下,不假思索的开口了。

    “不可能,如此的局面之下,郑家军不会有任何的行动,郑家军如今分部在南京、淮北、陕西、蓬莱和复州等地,这些地方不存在流寇的威胁,特别是陕西,这么多年都是平稳的,下官以为朝中如此的局势,郑大人是绝不会调遣郑家军剿灭流寇的。”

    “是啊,张溥等人到了淮北,恐怕郑大人的注意力,也集中到这方面去了,至于说湖广和河南等地的流寇,不会成为郑大人关注的重点。”

    杨嗣昌张了张嘴,话没有说出口。

    乾清宫。

    皇上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听着周延儒和杨嗣昌禀报流寇肆掠的情况。

    禀报以周延儒为主,杨嗣昌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补充。

    杨嗣昌一直都关注着皇上的表情,说起来他是得到了皇上极大信任的,当初内阁首辅张至发被免去的时候,皇上有意让他出任内阁次辅,不过杨嗣昌委婉的拒绝了,他很清楚自己在内阁之中的地位,没有那么高的资历,勉强去出任内阁次辅,怕是得不偿失。

    周延儒出任内阁首辅之后,杨嗣昌敏锐的察觉到皇上态度的变化,特别是在郑家军打败了多尔衮率领的后金鞑子和汉军之后,皇上对内阁好像不是很信任了,相反皇上身边的太监,得到了重视,很多时候甚至能够代表皇上做出决定了。

    这不是好的局势,天气年间的时候,先皇完全信任太监魏忠贤,结果导致朝局一片混乱,层出不穷的文武大臣反对魏忠贤,大量有能力的官吏都辞官归家了。

    流寇肆掠的事宜,杨嗣昌希望皇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