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天赐良机

    第六百三十七章 天赐良机 (第2/3页)

行动。”

    郑勋睿点点头。

    “这个计划不错,具体怎么做有计划了吗。”

    “属下目前想到的是应对淮北之局面。主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让漕运彻底瘫痪,朝廷需要三百万石的漕粮。属下让他们一粒漕粮都得不到,第二件事情,让淮安、凤阳和扬州等地乱起来,官吏无心做事情,士大夫和商贾对官府有怨言,甚至是闹事,第三件事情,让卫漕兵丁无法稳定,甚至聚众闹事。”

    郑勋睿看着徐望华,面带笑容开口了。

    “徐先生,你的办法可够狠的,要是皇上和朝廷知晓了,岂不是责怪你大逆不道,想要造反啊,当心小命不保啊。”

    郑勋睿很少开玩笑,但开玩笑就意味着心情很好。

    徐望华的计划得到了郑勋睿的肯定,心情也是很好的。

    “属下跟随在大人身边,什么都不怕,大树底下好乘凉。”

    徐望华说出来这句话之后,众人都跟着笑了。

    郑勋睿很快严肃起来了,穿越这么多年,他基本改变了历史,但真正的改变历史,不是目前的状况,只能够说他正在朝着改变历史的道路上大踏步的前进,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和博弈正在等候,他需要去逐个的战胜。

    关注流寇事宜,以及大明整体局势的同时,郑勋睿也没有忘记回忆历史上的事情,在他的记忆之中,崇祯十三年将再次出现大的灾荒,此次的灾荒不仅仅影响到北方,还会影响到南方,北方是大规模的旱灾,而南方则是大规模的水灾。

    北方的京畿、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因为灾荒赤地千里,百姓挖草根剥树皮,甚至出现父子相食的局面,山东的蝗灾更是导致千里无人烟。

    南方则是苏州、松江和湖州等地的水灾,因为大雨,导致堤岸垮塌,被淹没的房屋不计其数,垮塌的房屋也是不计其数,水灾导致米价暴涨,一斗米价格达到了四钱银子,寻常的百姓根本买不起,没有了活路。

    出现这样的局面,各级的官府不仅没有想方设法的救济灾民,反而变本加厉的盘剥,导致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的人越来越多。

    其实在正月的时候,北方的灾情就开始体现出来了,河南、山西、京畿、山东乃至于湖广等地,出现了规模不等的流民,因为流寇规模的壮大,不少的流民被各地官府当作流寇对待,毫不留情的斩杀。

    至于说说南方的水灾,应该是在夏季爆发的。

    按照郑勋睿的性格,应该是想方设法的救济百姓的,可穿越这么多年了,郑勋睿发现自己的心慢慢变得硬了,他没有想到去救济北方的灾民,而是想到利用这样的时刻,壮大自身的力量,打击朝廷。

    这样做倒不是说郑勋睿变得冷血,他完全是从大局出发的,崇祯年间灾荒无数,凭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救济,最好的办法就是掌握权力,推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