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误判?

    第六百八十四章 误判? (第2/3页)

欣鼓舞,最大的表现就是原计划只是征收一年的剿饷,还要继续征收下去,只到彻底的剿灭流寇。

    就连南直隶的一些官吏,也认为陈新甲和孙传庭此次剿灭流寇,能够获得重大的胜利,李自成和张献忠几乎没有什么出路了。

    不过郑勋睿可不会看这些表面现象,朝廷大军谎报军情、夸大战功比比皆是。根据陈新甲和孙传庭的奏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了无数次小规模的战斗,剿灭流寇达到了万人以上。那就是每一天都要斩杀流寇两百人左右,可仔细分析朝廷的邸报,真正的战斗,只是在拿下几座城池的时候进行,而且流寇大都是主动放弃这些城池的。

    若是这样的战斗就能够剿灭流寇万人以上,那岂不是说流寇没有丝毫的战斗力。朝廷大军神勇到无法用言语来诉说了。

    调查署得到的情报基本都是真实的,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情报,还需要经过反复的核实,这方面徐佛家做的得心应手。

    调查署提供的经过仔细核实的两个方面的情报,让郑勋睿特别担心。

    从内心来说,郑勋睿不希望朝廷大军胜利,但更不希望朝廷大军遭遇到惨败,要知道杨嗣昌推出的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耗费了朝廷最大的人力财力,不仅仅是调动了松江总兵刘良佐,而且调动了南京京营的贺人龙,从南方调集的大军超过十万人,这是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北方的山西、河南、山东、北直隶,以及中部和南部的湖广、四川、江西和凤阳等地,全部都牵涉进去了,一旦这次剿灭流寇的战斗,遭遇到惨败,那么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力量将急剧的壮大,威胁到大明整个的北方、甚至是京城。

    郑勋睿最愿意看到的情况,是朝廷大军和流寇两败俱伤,而朝廷大军占据微小的优势。

    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陈新甲和孙传庭小心指挥,不可头脑发热,更不能够好大喜功。

    可惜的是陈新甲好像有这样的嫌疑,历史上的陈新甲,就因为好大喜功,导致了松山之战的惨败,加速了大明王朝覆灭的速度。

    郑锦宏首先进入到会客室,接着从苏州回来的徐望华和李岩跟着进入了会客室。

    郑勋睿正坐着沉思,桌上摆着调查署提供的情报,徐佛家站在郑勋睿的旁边,一双眼睛看着郑勋睿,没有开口说话。

    郑锦宏等人进来之后,也没有开口。

    “徐先生、锦宏、李岩,桌上的两份文书你们看看,这是调查署经过仔细核实确定下来的情报。”

    徐望华、郑锦宏和李岩等人凑到一起,开始仔细看两封文书。

    很快,三人的脸色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看完文书之后,徐望华抬头看了看徐佛家一样,似乎不敢相信情报是真的。

    “陈新甲、孙传庭率领的十二万大军,不知道约束自身的行为,沿途骚扰百姓,居然有杀良冒功的作为,难道朝廷提供的剿饷不够用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