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两个步骤

    第六百八十七章 两个步骤 (第1/3页)

    崇祯十三年十一月初五,陈新甲、孙传庭等率领的大军,终于开始围堵和进攻襄阳府城了,这一场朝野关注的大战,在各方的关注之下拉开了帷幕。☆→☆→,

    流寇造反已经有十三年的时间,崇祯元年陕西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绝大部分的流寇首领都被朝廷大军斩杀,剩下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已经是流寇之中最为杰出的首领,而朝廷剿灭流寇的战斗,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流寇不再以流动作战为主,而是占领城池与朝廷大军对抗。

    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几乎是倾尽了大明王朝的全力,陕西、山西、山东、北直隶、河南、湖广、四川、江西以及南直隶等地都牵连进去了,共同参与到剿灭流寇的战斗之中,皇上下旨开始征收剿饷,专门为剿灭流寇所开销。

    朝廷文武大臣对流寇的看法也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崇祯初年的时候,绝大部分的文武大臣对流寇都是持有同情态度的,认为流寇主要就是流民,因为灾荒的问题走投无路,迫不得已造反的,故而那个时候,朝廷对流寇的态度主要还是剿灭与招抚并存,且以招抚为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寇言而无信,每次接受朝廷的招抚之后,不长时间继续造反,这让朝廷彻底摒弃了招抚的策略,改为彻底剿灭。

    陈新甲和孙传庭率领的大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开始了彻底剿灭流寇的战斗。

    应该说朝野对于剿灭流寇的战斗,都是非常乐观的,这么多年过去,朝廷大军每一次的作战,几乎都是取得胜利,失败的次数寥寥无几,众人都以为,朝廷此番集中力量剿灭流寇。一定能够取得完胜,彻底平定北方的局面,不过很多人忽略了,曹文诏和卢象升这样的猛将。就是折戟在流寇手中的。

    对此次剿灭流寇之战斗不看好的,人数不多,郑勋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

    郑家军与流寇交战多次,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能够彻底剿灭流寇。流寇生命力之顽强,郑勋睿是有着不一般认识的,流寇能够死灰复燃的原因很多,表面上看,北方遭遇太多的灾荒,农户走投无路,吃不上饭,只有造反,根子里的原因,还是朝廷无法救济受灾的百姓。地方官府不在乎百姓的死活,导致流寇不断的发展壮大。

    郑勋睿认为,皇上和朝廷已经无法改变大明王朝腐朽堕落、千疮百孔的局面,每一次的内忧外患,都在沉重打击大明王朝这艘不堪重负的巨轮,这艘巨轮已经面临颠覆的命运,或许皇上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收复襄阳府城的战斗,于十一月初六打响。

    陈新甲和孙传庭排兵布阵还是经过了认真的思索,八万大军负责进攻襄阳府城。四万大军负责防御襄阳府城的周边,也就是防御刘文秀、李定国和艾能奇等人的驰援,同时保证粮草的供给,孙传庭负责率领大军进攻襄阳府城。陈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