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稳不住了

    第六百九十四章 稳不住了 (第1/3页)

    襄阳府城,府衙,厢房。

    张献忠有些焦头烂额了,官军进攻不是特别的凶悍,甚至可以说有些孱弱,每次大规模的进攻,人数不过是万人左右,义军军士凭借着城墙上面的火炮,以及自身的顽强,能够有效的抵御官军的进攻,不过守卫城池的义军,损失一样是惨重的。

    短时间来说,义军能够抵御官军的进攻,张献忠最为担心的是城池内的局势。

    官军开始进攻襄阳府城以来,府城内就一直不安宁,张献忠已经暴怒好多次,也杀了不少人,这可以算是他的无奈之举,要是不大开杀戒,说不定已经有人开始在城内造反了,甚至有人会拼死去打开城门,这样内外交困的局面,义军根本无法承受。

    杀人稳定局面是最简单的办法,但也是最为愚蠢的办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杀了上百人,可府城内的局势更加的诡异,义军已经得不到任何的支持,不要说城内的读书人,就连寻常的百姓,态度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与义军之间隐隐的对立了。

    张献忠没有多少的学识,算起来也是莽夫,可身经百战的他,知道轻重,想着能够固守襄阳府城,就需要得到城内老百姓的支持,若是失去了支持,到处都是反对的声音,除非你杀光城内的百姓,否则根本就不要想着能够固守。

    张献忠也曾经表现出来暴虐的脾气,想着消除城内所有的威胁,甚至是杀光城内的百姓,不过他暂时不敢下这样的决心,在城内大开杀戮,肯定会引发不一般的轰动。也无法稳住局面了,一旦动荡出现,那面临的结局。就是襄阳府城被官军攻破了。

    进攻实际上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不过民心发生了确切的改变。这是不争的事实,毕竟老百姓内心还是认同明王朝,如何想办法稳住局面,是张献忠面临的最大问题。

    张献忠没有做好准备,或者说他尚未有治理地方的能力,治理好一个地方,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需要依靠一大帮的人。需要展现出来非同寻常的智慧,需要有治理地方的手段,遗憾的是张献忠对读书人有着很深的成见,根本就不信任读书人,他听不到很好的建议,也得不到治理地方的经验,这样的情况之下,自然是不大可能让地方上彻底的平稳下来的。

    但张献忠信心还是有的,他很清楚,只要义军能够守住襄阳府城。等到局势发生变化,逼迫官军撤离,那么义军就是获取了巨大的胜利。毕竟这是朝廷倾尽全力的进攻。

    刘文秀、李定国和艾能奇率领的六万义军,驻守在郧阳一带,随时能够前来增援,李自成驻守在南阳和汝宁一带,也可以率领大军前来围攻官军,这两路大军虎视眈眈,是官军最大的忧心,张献忠只需要率领义军固守城池,最大限度的拖垮官军、消耗官军的实力。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张献忠的手中。

    诸多的谋士进入到厢房,开始了再次的议论和争执。

    张献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