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第七百六十七章 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第1/3页)

    郑福贵、马氏和孙氏回到古里镇的老宅,都是激动的流下了眼泪,离开了老家这么多年,虽说在京城的生活很是滋润,但不想念老家是不可能的,再说在京城生活,也就是几个老人,没有晚辈陪在身边,其中的孤独他们是有着切身体会的。

    古里镇的巨大变化,让郑福贵等人简直不敢相信,以至于在家门口下了马车,他们都以为走错地方了,古里镇的郑氏家族已经成为了一个众人敬仰的存在,一直留在老家的郑凯华,也成为了古里镇乃至于江宁县最为显赫的人物,不过郑凯华遵从哥哥郑勋睿的教诲,一直都显得很低调,此番父母回到家中,也没有对外宣扬。

    郑福禄、郑福寿、郑福海和郑福南肯定是要来庆贺的,五兄弟好多年没有团聚了。

    郑勋睿的事情很多,在父母回家的时候,还是抽出了时间,专门到家里去看看。

    见到郑福贵、马氏和孙氏的时候,郑勋睿感觉到了一股陌生的气息,尽管这股气息很是微弱,他很清楚,自己是穿越之人,与父母之间不可能有着那么深厚的亲情,他的心归属还是在自己的小家,包括正在追求的事业上面,至于说父母兄弟之间,能够保持一封难得的亲情就算是很不错了。

    荷叶带着几个孩子回家住了一段时间,文曼珊、冬梅、杨爱珍、徐佛家和卞玉京等人,自然也是要去拜见父母的,这让老宅变得格外热闹,不过安全保卫方面事情同样多起来,后来还是郑勋睿开口,说是让父母在家里好好歇息。女人和孩子每月回去一次到两次就可以了,毕竟家中还有郑凯华。

    郑氏家族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郑勋睿的地位同样发生了变化。就是郑福贵在面对郑勋睿的时候,感受到的也是略微的敬畏。这种变化是必然的,在郑勋睿被敕封为王爷、太子太师、文渊阁大学士之后,这样的氛围愈发的浓厚。

    郑勋睿一直不同意郑凯华出来做官,他依旧要求郑凯华做生意,而且要带头执行所有的规矩,包括及时的上缴赋税等等,不过对于侄儿郑坤宇,倒是不遗余力的培养。让郑坤宇和郑瀚宇两人一道读书,好要求郑瀚宇好好的待弟弟郑坤宇。

    郑家的下人很多,一来是因为郑勋睿的身份不一样,二来也是郑凯华有钱,以前郑福贵等人在京城的时候,家里很是安静,不过老人回来了,情况肯定不同了,郑勋睿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回家的那几天时间专门说了。管家的依旧是周冰燕,但需要照顾到父母的感受,在处理诸多事宜的时候。稍稍注意一下。

    家和万事兴,家族慢慢的大了,很多事情都会出现,稍微不注意就会引发很多的矛盾,俗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尽管在郑勋睿看来,所谓的家庭应该是指小家庭,可他身处的这个时代。家庭全部都是大家庭。

    这期间也发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