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并非声东击西

    第七百九十八章 并非声东击西 (第2/3页)

,已经可以开始图谋大明整个天下了。

    郑勋睿的意图是首先彻底稳定南方,接着图谋北方,这个决策无疑是正确的。如今的北方已经乱成一锅粥,没有必要搀和进去。

    不管对郑勋睿的决定是不是理解,徐望华等人都是要按照执行的。

    周延儒等人的重点精力投入到大运河的治理之中,徐望华和郑锦宏等人的主要精力投入到郑家军出征的筹备之中。

    南直隶如此多的动作,引发的波动是很大的,特别是在裁撤南京京营、锦衣卫。将驻守南京的太监悉数都软禁起来的措施,可谓是捅破天了,不过如此大的动作,没有引发皇上和朝廷过激的动作,只是朝廷下了敕书,斥责郑勋睿的做法有违祖制,不能够得到承认,其余就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了。

    这不免让人感觉到好笑,难不成郑勋睿还会遵循什么祖制,人家在南直隶什么事情不敢做,早就不在乎什么祖制了。

    郑勋睿的一系列举措,也让南直隶和浙江等地的读书人逐渐看清楚了。

    大明读书人最为集中的地方就是南直隶和浙江等地,这些地方的读书人考中举人和进士的也是最多的,朝廷之中的一半以上官员,都是出自于南直隶和浙江等地,所以说南直隶的士大夫势力是最为强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东林党能够在南直隶快速壮大起来。

    郑勋睿在南直隶的雷霆动作,曾经让不少的士大夫反感,甚至暗地里做对,可惜的是郑勋睿丝毫不在乎,人家有的是办法应对,那就是拉拢一部分,狠狠的打击一部分,不理睬观望的那部分,结果没有出现什么巨大的波动,也没有出现伤筋动骨的事情,东林党这个在南直隶影响非同一般的集团,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南直隶的士大夫乖乖的听话了,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一味的反抗带来的是悲惨结局。

    随着郑勋睿的动作越来越多,不少的读书人开始反思了,尽管他们的特权被剥夺了很多,特别是在缴纳赋税方面,与寻常老百姓没有太大的区别了,不过南直隶越来越富庶,老百姓愈发的稳定,各级官府做事情也是尽心竭力,官吏的作风有了巨大的变化,一股从未有过的新风扑面而来。

    这样的一股新风,就是大明王朝彻底振兴的希望。

    读书人开始慢慢的倾向于郑勋睿,认为朝廷的确存在诸多的问题。

    但这个转变的速度是很慢的,很多的读书人依旧坚持正统的思想,他们不认为皇上有什么问题,只是认为朝中的大人存在很大问题,他们甚至不认为郑勋睿会真正的造反,只是在想办法改善大明之状况,让大明更加的富庶。

    读书人的这些想法,郑勋睿都是清楚的,调查署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各方的情况郑勋睿都是了解的。

    时间转眼到了三月初。

    阿巴泰率领的后金鞑子还在北直隶肆掠,但其动作与历史上有所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