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 局势的反转

    第八百四十章 局势的反转 (第1/3页)

    cpa300_4();    一万前军被全部剿灭,逃回来的军士寥寥无几,这让刘宗敏胆寒,他感受到了郑家军獠厉的尖牙,一万人可不是小数目,前军指挥官牛万才也阵亡了。

    芮城距离潼关不过八十里地,若是郑家军乘胜追击,自己是不是能够率领驻扎在芮城的义军安全撤离,这都已经是未知数了。

    芮城的义军早就做好了准备,本来是打算驰援潼关的,刘宗敏果断的做出了决定,大军全部撤离芮城,星夜兼程赶赴陕州,与驻扎在陕州的大军会和,至于说下一步该怎么办,现在还想不清楚,进攻陕西是不大可能了,能够率领大军安全撤离就算是很不错了。

    刘宗敏想到了顾君恩的嘱托,此刻才觉得顾君恩的考虑是完全正确的。

    顾君恩毕竟和郑家军有过面对面的交锋,知道郑家军的骁勇,故而才极力不赞成义军进攻陕西的,而当战斗真正铺开,刘宗敏也曾经抱有幻想,希望能够在潼关之战取得突破。

    这个想法太幼稚了,有些自取灭亡的味道。

    一口气撤离到陕州之后,刘宗敏才稍稍的放心,他马上给闯王李自成和顾君恩等人写去了信函,禀报了潼关之战的情形,恳请取消进攻陕西的战斗部署。

    接下来刘宗敏是绝不会对潼关展开进攻了,在等待闯王命令的过程之中,他痛定思痛,将矛头对准了朝廷大军,皇上和朝廷就是想着义军与郑家军之间捉对厮杀,让义军元气大伤,如此朝廷不需要耗费多大的气力,就可以彻底剿灭义军了。

    至于说册封闯王李自成为大顺王的承诺,那是一个笑话,一旦义军被打残了,没有实力了,皇上和朝廷伸出来的是刀子,哪里还会给你圣旨。

    刘宗敏认为。义军主要的对手就是朝廷大军,一旦打败了杨嗣昌率领的朝廷大军,义军就可以朝着北直隶的方向阔步前进,兵锋直指京城了。

    只有占据了京城。义军才有真正和郑家军叫板的资本。

    义军与朝廷大军作战,有着很大的胜算,况且朝廷大军松山之战后,基本没有了士气。

    这些看法和认识,刘宗敏在信函之中毫无保留的说出来了。

    郑家军没有乘胜追击。

    其实郑锦宏是想着追击的。不过这个时候,郑勋睿的信函到来了,信函之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管潼关之战的结局如何,郑家军都不允许追击流寇。

    潼关之战刚刚结束,郑勋睿不可能知道战斗的结局,不过信函之中口气如此的肯定,说明是下定决心的,这一点让郑锦宏难以理解,但郑勋睿的命令是必须要执行的。

    大局观的把握上面。郑锦宏是崇拜郑勋睿的,自家少爷做出的每一次有关大局的判断,都是那么的精准,几乎是分毫不差,而随着基业的逐渐扩大,少爷更是对时局有着一般人无法做出的判断,尽管南京不少人都认为郑家军可以横扫大明天下了,甚至此番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