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跌眼镜的战局

    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跌眼镜的战局 (第1/3页)

    “朝廷大军没有那么容易垮掉,杨嗣昌一定能够获取重大的胜利。”

    郑勋睿的这句话,让周延儒和郑锦宏等人不明白,在他们看来,杨嗣昌本就是文官出身,真正指挥打战的事情很少做,或者可以说没有直接做过,这样的人指挥生死攸关的战斗,想要获取胜利是不可能的,能够不被流寇全歼就算是不错了。

    看见众人吃惊的神情,郑勋睿再次开口了。

    “流寇的战斗力不强,诸位都是知道的,单单从战斗力方面来说,流寇是比不上朝廷大军的,只不过占据了人数上面的绝对优势,同时朝廷大军经历了松山之战的惨败之后,士气不振,故而普遍不被看好,不过我们都忽略了一个最为关键的地方,那就是杨嗣昌的决心。”

    “杨嗣昌建议让流寇攻打陕西,结果未能得逞,按照以前的处置办法,杨嗣昌必定遭遇到数不清的弹劾,轻者丢官罢爵,重者被投入到大牢之中,不过现如今杨嗣昌依旧指挥大军作战,什么事情都没有,而且还被敕封为太子太师,如此情况之下,杨嗣昌岂会不拼死效命,主帅拿出来非同一般的勇气,下面的军士自然是受到鼓励的。”

    “杨嗣昌麾下的左良玉和贺人龙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骁将,多次与流寇作战,既有重大的胜利,也有惨不忍睹的失败,他们知道流寇的弱点是什么,必然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发挥出来最大的能力。”

    “英宗时期,土木堡之役大败,瓦剌的也先擒获了英宗皇帝,那个时候朝廷大军的精锐全部在战斗之中被消灭,也先逼近京城的时候,面对的是老弱妇孺,名相于谦站出来了,组织城内的老弱妇孺。硬是打败了强悍的也先,当时的京城保卫战,恐怕没有谁认为于谦能够获取胜利,偏偏战斗结局出乎了所有人预料。”

    “京城保卫战的关键。就是于谦的勇气和胆识,当年于谦面对的局势,和如今的杨嗣昌面对的局势有些相似,只要杨嗣昌拿出来足够的勇气,这场战斗结局真的不好说。”

    郑勋睿的分析有理有据。让众人信服,不过众人也感觉到奇怪,郑勋睿之前不是说过,朝廷必然面临失败的局面,北方必将陷入到大乱的局面之中,郑家军正在整合之中,准备开进北方收拾残局了,为什么又说杨嗣昌能够获取重大的胜利。

    如此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郑勋睿没有解释其中的缘由,流寇的势力进入到河间府,漕运已经停止。京城和北方已经陷入到缺粮的境地,北直隶惨遭后金鞑子的蹂躏,秋收季节根本没有收获到什么粮食,山西与河南等地的粮食,悉数被流寇得到,朝廷缺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缺粮必将导致京城的大变,杨嗣昌不管如何的勇猛,也许能够稳住一时的局面,但不可能挽救病入膏肓的大明朝廷。

    还有一件事情,让郑勋睿感受到了老天的捉弄。那就是皇太极还是好生生的,没有任何的问题,八月份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