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三章 致命的商议

    第八百八十三章 致命的商议 (第2/3页)

不足。

    主持商议的钱士升,没有追究钱谦益等人,在商议刚刚开始的时候,直截了当的表明态度,那就是东林党人必须在朝廷之中争取到发言权。

    钱士升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明王朝继续延续下来了,郑勋睿是奉先皇的遗诏登基的。同样是大明王朝的皇上,这天下和以前差不多的,既然如此,那么东林党人既要继续为朝政的发展鼓与呼。

    钱士升的态度。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毕竟东林党在北方有着不小的影响,很多读书人都加入其中,郑勋睿尽管做了皇帝,总是需要人来做事情的,现如今朝廷最缺的就是人才。郑勋睿登基已经有十天的时间了,还没有宣布内阁人选,六部和都察院等部门人员也很不齐整,这都是摆在眼前的事实,不需要过多的猜测就可以知道,郑勋睿下一步肯定是大量的启用读书人,进入到朝廷之中做事情。

    这应该是钱士升等人的机会,尽管他们不大可能进入到朝廷之中,但东林党人总是能够进入到朝廷去做事情的。

    对于朝廷颁布的一些政策,钱士升等人很是愤怒,什么官绅一体纳粮,什么征收商贸赋税等等的事宜,读书人地位本来就不一样,士大夫本就是朝廷的柱石,享受朝廷的照顾理所当然,凭什么要求他们也要缴纳赋税,这岂不是违背了祖制。

    至于说征收商贸赋税,那就是与民争利。

    钱士升表明了态度之后,众人安静下来,话可以说的慷概激昂,可光说是没有作用的,你说话没有人听,那就等于是白说。

    在这方面,不客气的说,钱谦益还是有发言权的。

    钱谦益主动投奔李自成的行为,尽管让人诟病,可人家进入到了朝廷之中,而且还能够说上一些话,还帮助一些东林党人也进入到朝廷之中,或者说保留了原来的职位,这应该算是本事,你钱士升是高傲,可惜也就是赋闲在家,而且还遭遇到大顺军的敲诈,本人被关进了大牢之中,被盘剥了近十万两的白银,才保住了性命。

    一个多月时间以来,钱谦益等人尽管是惴惴不安,可还是很注意观察局势的,他们发现郑勋睿与李自成完全不一样,是真正的平定北方的局势,首先是通过漕运调集了大量的粮食,有了粮食,局势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稳定下来,其次是稳定下层的官吏,保留了那些真正办事情的官吏,裁撤与保留并行的措施,让各级的官府基本稳定下来,最后是与民休息,郑勋睿登基之后的第三天,就下旨免去了北直隶、河南与山西三地一年的农业赋税,这让老百姓能够真正得到休息。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么长的时间过去了,李自成并未对谁清算,就算是投降的大顺军军官军士,也是分散安置,并未大开杀戮。

    杨廷枢的确让不少东林党人赋闲在家了,可没有下一步的动作,没有对这些人实施更进一步的打击,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