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七章 多尔衮的胜出

    第九百七十七章 多尔衮的胜出 (第2/3页)

斗争告一段落,汉人的日子将更加的不好过。

    多重的原因。促使郑勋睿做出了决定,在瑞元五年的正月出征。

    郑勋睿很是谨慎,他知道大自然的威力,要求二十万大军违背大自然的规律。以血肉之躯来抗击冰天雪地,这不是很明智,除非是战斗厮杀到了异常紧要的关头,否则还是要按照正常的规律来推进战斗厮杀的进程。

    大的战略部署方面,有一些关门打狗的味道,但是在战斗厮杀推进的方面。郑勋睿是按照一步一个脚印的办法推进,首先进攻辽河,在完全占领辽河之后,大军朝着沈阳开进,战斗过程之中把握最好的战机,但不强求加快行军速度,或者是采取奇袭的方式。

    郑勋睿很清楚,此番战斗厮杀的目的,是彻底击垮大清国的政权,彻底灭掉大清国,二十万大军将要遭遇到的抵抗是犀利和残酷的,不管是满人权贵,还是八旗军,都将拼死搏杀,不死不休,而且战斗持续的时间可能很长,毕竟安州以西的大部分地方,都是幅员辽阔、人烟稀少的地带,一旦八旗军的残余撤退到这些地方,作战就将变得零散和漫长了。

    郑勋睿的确把握住了机会,多尔衮与济尔哈朗的权力博弈,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此时济尔哈朗已经显露出来退缩的迹象。

    多尔衮需要感谢豪格的愚蠢,否则他也没有那么容易,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面,就占据了博弈的绝对优势,特别是豪格在掌控满八旗之中镶白旗的时候,做出的一系列的事情,让镶白旗的军官军士愤怒,多尔衮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趁机剥夺了豪格对正白旗的掌控。

    尽管济尔哈朗在议政会上面反对多尔衮提议的镶白旗旗主的人选,导致镶白旗的旗主暂时空缺,但这样做得到最大好处的还是多尔衮,在暂时没有旗主的时候,镶白旗所有的军官军士,包括旗人,将多尔衮视为理所当然的旗主,镶白旗所有的事情,都是多尔衮做主。

    这样的局面,济尔哈朗是无法控制的。

    多尔衮本来以为,济尔哈朗联合豪格,能够形成巨大的力量,这是他短时间之内无法抗衡的,毕竟两人掌控了满八旗之中的正蓝旗,镶蓝旗和镶白旗,而且正蓝旗是满八旗之中上三旗之一,地位尊崇,想不到豪格此人头脑太过于简单,让济尔哈朗根本无法依靠。

    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多尔衮开始了多方的活动,利用自身在大清国的影响力,在满人权贵之中的权威,逐渐取得大部分满人权贵的支持。

    至于说济尔哈朗,则是在这场关键的较量之中,慢慢的处于劣势。

    代善一直都是作壁上观,对这些博弈不闻不问,不过代善也曾经在议政会上面说过一席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做任何的事情,不能够损害大清国的利益等等。

    多尔衮明白代善的意思,其实代善对他与济尔哈朗之间的博弈,是看的很清楚的,代善的意思是争斗告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