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祭酒的学问

    第三章 祭酒的学问 (第2/3页)

边的祭坛上好不容易拿到了山河社稷图,右边的祭坛上可以看到放着的是传国玉玺,却是被那骤然冲出来的神秘人给拦截了下去,举手投足之间便将冲上去甚至是龙化过的毒牙都杀得干干净净!

    这时候,偃师雄和向雄两人知道不可力敌,急忙启动了归去子母符,但是那神秘人居然有一种奇特的能力,手掌一按,仿佛是可以将时间无限拉长似的,以至于瞬间生效的归去子母符居然出现了惊人的延迟!

    偃师雄当时为了掩护向雄,扑在了向雄的背后为了掩护他,结果被一脚踹在了背上,便惨死当场,而那一脚余势不衰,更是重创了向雄。亏得之后归去子母符终于生效,否则的话只需要补上一指头向雄也活不下来。

    听到了这里,林封谨忽然倒吸了一口凉气道:

    “他们说那鬼地方一共是三大祭坛.......左边的是山河社稷图,右边的是传国玺?”

    斯时以右为贵,所以被贬官的话,往往书信来往当中就将之称为是左迁,而升官则是右迁。因此按照放置的顺序来说,山河社稷图价值在传国玉玺之下,那么将其放在左边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林封谨有些难以置信的道:“但是传国玉玺怎么会被放在右边啊!!”

    崔知节听了林封谨的话,苦笑道:

    “林老弟应该也是看了出来吧,在这墓地里面,最诡异的就是这件事,三个祭坛当中,左边是山河社稷图,右边的是传国玉玺,那么中间的祭坛上面放置着的东西应该是最珍贵的,那应该放着什么东西呢?”

    林封谨沉吟了一会儿道:

    “向雄难道没有说吗?”

    崔知节道:

    “向雄当时是把人手分成了三组,偃师雄是去取的山河社稷图,他自己去取传国玉玺,中间的那一处祭坛只派遣了两个人去,只是这两个人死在了机关之下,也不知道上面究竟摆放的是什么。”

    林封谨笑了笑道:

    “这样的分配方式,还真是符合向雄的性格呢。不过,虽然中间那一处祭坛根本就没有被探索出来,但是我差不多也猜测得到放着的是什么东西了。”

    崔知节崔太监奇道:

    “哦?愿闻其详?”

    林封谨哈哈大笑了起来道:

    “我就不相信你们没有猜到,这会子就拿我出来顶缸。”

    崔太监的眼里面露出了一抹精光,微笑道:

    “咱家这等内宫中当差的人,胡说八道的话,起码都是会被舌头勾出来剪掉的。所以说有老祖宗传下来一句话,千言万言,不如一默。”

    林封谨微微点头,却是不接着崔知节的话头往下说了,沉吟了一会儿才道:

    “这几次承蒙崔公公来回奔波,我心里面也是极欠崔公公的情的,所以呢,有几句话也不知道当不当说.......”

    崔太监眼光一亮道:

    “林公子尽管明言便是。”

    林封谨便道:

    “我把天下第一汤交给了圣上,圣上日理万机,当然不可能有心思来管理这些小事,根据我的分析,多半是直接交给内务府,外人见到天下第一汤的话,只以为是一块大肥肉,但以在下之见,公公和公公的徒子徒孙都应该远离这是非窝才是。”

    崔太监听了之后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沉吟了良久才道:

    “这.......林公子,难道天下第一汤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林封谨摇摇头,笑了笑道: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同样的橘树,移栽到了不同的地方的话,果实的味道就完全变了。天下第一汤的主人只可能是林家才配得上这样的招牌名字,换到了别人的手中,那就不可能成为天下第一汤了。”

    崔太监点了点头,表面上拱手领情,心中却是有些半信半疑的。林封谨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面,对这一切都是心知肚明,不过崔太监这老狐狸很是奸猾精明,改日真的是出了什么大漏子,总也得领一领自己的情。

    ***

    三天之后,吕羽上朝的时候忽然宣布,天下第一汤中多有不法之事,故收归内宫使用,同时,隐然为林封谨在朝中代言人的左侍郎被言官弹劾行为不检,去职另用,林封谨家中的那件武功褂子被收回。

    很显然,在很多官员的眼里面,这是林封谨失掉“圣宠”的标志。

    但是,那又如何??

    林封谨可不是没有根基的人,他乃是不折不扣的嫡系东林书院的弟子,东林书院在北齐的朝廷当中那堪称是“众正盈朝”,林封谨并且此时还没有从书院毕业,正是应该呵护的晚辈。并且明显林封谨是勇于担当,没有犯什么错。那么这么多长辈在,他能吃得了什么亏?

    有的人也不外乎想要暗中使些绊子什么的,第二天却是传来了消息,左侍郎虽然丢了侍郎的位置,第二天就被召入了宫中,任翰林院编修,宫中讲书祭酒!这一下子就令许多人的眼睛都红了起来。

    要知道,侍郎确实是有权有势,但上面却还有个尚书的位置卡着你的,可是左大人的翰林院编修那是难得的清贵之职,往往要做宰相的人的履历上就都必须有这么一下,就类似于是现在的中央党校毕业.......宫中讲书祭酒就更了不得了。

    帝王也是需要充电,需要看书,看的书不外乎就是四书五经之类的,看到了不懂的怎么办?

    那就要根据看的什么书了,比如说尚书的话,那么就有专门“治”尚书的大臣来为他讲解疑难,比如说是看“春秋”看不懂,就有专门研究春秋的大臣来。这样的职务就叫做“讲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