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扬帆出海(大结局)

    终章 扬帆出海(大结局) (第2/3页)

北风,江南冬天的雨如同情人温柔的纤手,缠绵悱恻,情深意浓。

    祭台上,礼部尚书郑沂仍在念着祭文的内容,里面的意思萧凡一句也听不懂,而跪在最前面的朱允炆也双目失神,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显然他也没怎么听进去。

    不知过了多久,郑沂弯下腰,悄声提醒道:“陛下,陛下!臣已念完,您该向太祖高皇帝叩拜了……”

    朱允炆甩了甩头,回过神了,沉默了一会儿,命人点起火盆,然后伸手接过一个托盘,托盘内,一柄锈迹斑斑的剃刀,一份泛着淡黄色的度牒,还有一件叠得方方正正的灰色僧袍。

    失神的双眼凝视着托盘内的三样物事,许久,朱允炆眼眶渐渐泛上泪光,嘴角却勾出淡淡的笑容。

    “皇祖父,孙儿没有辜负您的嘱托,这座江山,孙儿将它打理得周周到到,兵威之盛,家国之强,不逊汉唐两宋,百姓富庶,朝堂清明,万邦臣服……孙儿没有丢掉您交给我的江山,相反,孙儿让大明愈发强盛,皇祖父曾经予孙儿的这三样物事,孙儿用不着它们,不但孙儿用不着,我的子子孙孙都用不着,我朱家的家训传于子孙万世,我会告诉后人,我们不会害怕敌人,更不会躲避敌人!……皇祖父,这三样物事,孙儿现在将它们还给您。”

    喃喃念毕,朱允炆泪中带笑,将托盘轻轻扔进了火盆里。

    盆内薪火闪耀,瞬间吞噬了它们。

    仿佛完成了一件心愿一般,朱允炆瞧着盆内的火舌晃动舔舐,轻轻呼出一口浊气,灵台顿时一清。

    萧凡跪在他身后,探首瞧了瞧,看不真切,不由小声问道:“陛下,这么多人看着,别玩火了……你烧什么呢?”

    朱允炆深深道:“朕烧的……不过是以往的恐惧,懦弱,那些一直套在朕心头,久久不能解脱的枷锁……”

    恭敬朝孝陵叩首之后,朱允炆站起来,回身环视面前黑压压跪着的文武百官。

    目光落在萧凡身上,朱允炆眼中浮上浓浓的温情。

    这位布衣朋友,在他内外交困,危机重重之时,总能看到他的身影,那么坚定不移的站在他的身边,与他共同面对,共同承担,却从来不曾抱怨过一句,仿佛为他这个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应当应分,天生该承担的责任一般。

    旁人眼里的朱允炆,是天子,是真龙,是天下共主,只能伏首叩拜,这世上只有萧凡看他的目光里,从来没有讨好,没有畏惧,这么多年过去,他深邃的眸子里倒映出的影子仍旧那么的纯净无暇,一如当初江浦县初遇时的那个酒楼小掌柜……朱允炆忍不住唏嘘,当初若非萧凡,自己今曰又是怎生景况?还是万人之上,天地一人的共主吗?还是开创大明第一个盛世的圣明君主吗?没有他,或许今曰的自己,穿着一身灰色的僧袍狼狈逃窜,躲避篡逆之王的追杀吧……想起皇祖父曾经的告诫,帝王是孤独的,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因为帝王必须绝情,帝王的一生不可能有朋友……朱允炆哑然失笑,仰望灰蒙蒙的天空,默默道:“皇祖父,您错了,谁说帝王不能有朋友?孙儿若无萧凡,今曰将是何种境地?看来圣明神武的您,也并非全是对的……”

    一股难以言明的激动和感怀涌上心头,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朱允炆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萧凡。”

    “臣在。”

    “平燕逆,收朵颜,驱北元,纳瓦刺,阔我大明版图,强我大明兵威,复我汉家精神,萧凡,这一切全因有你……”

    “全托陛下信任,臣不敢居功。”

    朱允炆的眼睛威严的扫视群臣,沉声道:“朕不是瞎子,满朝文武也不是瞎子,你做的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今曰,在我大明太祖高皇帝陵前,朕有一道旨意……”

    “……英国公萧凡公忠体国,功在社稷,朕决意,晋萧卿之爵,爵封……齐王!世袭罔替,子孙万世承袭,萧凡,当初平燕之时,反败为胜的一战乃济南攻防,济南一战,你赢得漂亮,朕便将济南予你为封地,以此纪念你为我大明社稷立下的赫赫功劳。”

    朱允炆的话音落下半晌,台阶下的百官没一人出声,连萧凡自己都楞住了。

    封王?

    这个……你在开玩笑吧?异姓王啊,你朱家的王爷被削得七零八落,现在你却多封一个异姓王,……你不怕言官的口水淹死你?

    台阶下跪着的百官们神色复杂,欲语还休,这天子未免也太大方了,大明的王爷你当成不值钱的破烂吗?说封就封,连声招呼都不打便下了旨。

    不少御史言官们张嘴便欲反对,眼角一瞟,却见人群中,歼党们的目光冷飕飕的盯着他们,言官们情不自禁颤抖了一下,忽然想到萧凡貌似温文尔雅的外表下隐藏着的狠厉手段,今曰若挡了他晋爵的路,将来他会怎么对付我?

    言官们不怕死,他们的弱点是名声,把名声看得比命还重,众所周知,萧凡的强项便是毁人名声,不打不杀不骂,偏叫你名声扫地,生不如死……反过头来想一想,短短数年内,这个年轻人率领朝廷大军攻城掠地,百战百胜,将大明的疆域扩充了近三分之一,如此开疆辟土的丰功伟绩,就算封个王爵,似乎……并无不妥。

    言官们尚在支持与反对中摇摆不定时,歼党们则欣喜万分的伏首拜道:“陛下英明,齐王国之柱石,功在社稷,王爵之位实至名归!吾皇万岁,齐王千岁——”

    ***************************************************************英国公府。

    现在已经改成了齐王行宫,行宫内下人们喜气洋洋,从宫里调配来的宦官宫女们穿梭其中,宫宇之内一片祥和。

    朱允炆好奇的打量着正殿内的横梁,伸手比划着高度,然后摇头啧啧道:“萧侍读,你这正殿不行,按制应该再高一些,不如朕命工部派匠人,拆倒重建……”

    穿着暗黄四爪金龙王袍的萧凡面带苦色道:“陛下,你能不能消停点儿?你是来我家做客的,哪有客人一进门就拆主人家房子?我家房子就这样挺好的,不必再建……”

    朱允炆笑道:“可你这行宫未免太寒酸了,你不介意,也不能委屈你的几位王妃呀,我堂堂大明齐王一家子挤在这么小的行宫里,说出去叫人笑话朕这个天子小气……”

    “不必了,臣总共就四个王妃,一点都不挤,要那么大的房子干嘛?”

    坐在一旁相陪的画眉,江都,红桥,莺儿四女一齐狠狠白了萧凡一眼,琼鼻一皱,同时轻哼出声。

    陈莺儿清楚自己相公与当今天子的交情,也不避讳朱允炆,伸出纤手狠狠掐了一把萧凡肋间软肉,泛着酸味道:“相公怕是记错人数了吧?咱们王府难道真只有四位主母吗?昨晚不知是谁趁大家不留神,半夜钻进了抱琴的被窝,早起一瞧,抱琴的抓髻已然盘成了妇人髻……这会儿你倒把人家抱琴忘了?”

    朱允炆闻言噗嗤一笑,眼中升起熊熊八卦之火,急切道:“哇!堂堂王爷干出这种事,太伤风败俗了!说说,详细说说……”

    四女同时掩嘴轻笑,垂首不语,俏面羞得通红。

    萧凡尴尬的咧了咧嘴,干笑道:“误会,全都是误会……昨晚喝多了,进错了房间。”

    朱允炆咂摸着嘴,喃喃道:“看来朕又得给你下旨晋封一位侧妃了……”

    众人谈笑时,朱允炆的贴身太监而聂急步走进殿内,惶然道:“陛下……不好了!”

    “怎么了?慌张什么?”

    “陛下,刚才皇太子与齐王殿下的长子小王爷一起玩耍,二人玩着玩着便出了门……”

    朱允炆皱眉道:“出门有什么打紧?那么多侍卫跟着,还怕他们丢了不成?”

    而聂擦着汗道:“不是啊陛下,小王爷……小王爷撺掇太子殿下出门,是因为……二人商量着找个隐蔽的地方趴在路边,然后找只顺眼的肥羊干一票,抢来的财物五五分帐,太子殿下二话不说,欣然景从……”

    殿内众人呆若木鸡:“…………”

    沉默半晌,朱允炆和萧凡互视一眼,神色变得古怪起来。

    柔柔静静的江都楞过之后,却捏着香帕擦起了眼泪,泫然泣道:“你是堂堂王爷,我也是当朝长公主,咱们生出来的孩子怎么……怎么偏偏是个土匪姓子?他……到底是不是我生的呀……”

    萧凡沉默了一阵,忽然噗嗤一笑,脸上神色愈发古怪,乐不可支道:“我敢保证,这孩子肯定是我的种,绝对错不了……”

    朱允炆叹了口气,脸上却带着深深的笑意:“咱们大明的下一代君臣……唉,真不知要祸害多少肥羊,不,邻国……”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