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节 千古一帝(拜求月票!)

    一二八节 千古一帝(拜求月票!) (第2/3页)

还是吃了牛粪,不然怎么这么好的运气                     ,竟然由杨广亲自来赏官?见到虞世基不解自己的意思,苏威却是心中暗笑,他和虞世基不同,虞世基是内史省的侍郎,负责起草圣旨之类,深熟圣上的脾气,从来都是应声虫一个。他怎么说也是个纳言,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没事还要修正点圣上的旨意,说句实话,碰到杨广这种喜怒无常的君主并不好做,苏威能做到今天,几年如一日实在是经验老道地缘故。他听到萧布衣被吹地神乎其神,心中并不相信,可他倒是绝对没有和圣上对着干的意思。他在建议考核的时候已经想到,圣上想赏官给萧布衣是一定地了,自己务求要是尽善尽美。萧布衣怎么说也会两下子,到时候自己在考核上动些手脚,让他风风光光的过了考核,圣上岂不更有面子,自己也算是尽忠尽责,搏得个好的名声?

    萧布衣不知道这些佞臣的心思,内心还在夸奖苏威这个老狐狸的忠良。不知道圣上留下自己做什么,却是不敢多话,只是坐在那里。

    “校书郎,你在想什么?”杨广突然话问道。

    这算是萧布衣和杨广的第一次正面接触,望着高高在上的杨广,隐有光环,倒让萧布衣内心有些困惑。

    他自从穿越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就在思考杨广这个人。当土匪,做生意,赛马,出塞,见可敦,到东都,听也听了很多,见也见了不少,可他还是没有对杨广有什么明确的印象。他到了东都,固然是身陷洪流。不能自主地缘故,但是他心中对于杨广,还满是好奇。

    他记忆中的杨广慢慢的生了改变,在他记忆中,也就是从野史中,杨广是个杀父淫母,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昏的不能再昏的昏君。可是他接触的慢慢多起来。杨广的奢侈和任性倒给他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至于别地印象,倒是甚少。从他对萧皇后地态度来看,甚至可以说是恩爱,这对一个君王来讲,已经难得可贵,甚至在裴茗翠地眼中,杨广还是个很深情的男人。很滑稽,也很可笑。

    “布衣,圣上在问你话呢。”一个柔和的声音响起来,是萧皇后的催促。

    萧布衣回过神来,瞥见杨广脸上的怒容,灵机一动道:“臣下什么都不敢想。”

    杨广微愕,不解道:“你说什么?”

    “臣下得见天子之威,一时间脑海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想到。”萧布衣回道。

    杨广问道:“难道我在你眼中。只有威严可讲?”

    萧布衣不明所以,更不知道他的心意,只能微笑道:“当然不止是威严。”

    “那还有什么?”杨广不动声色的问道。

    萧皇后听到杨广询问倒是有些着急。自从她得知他是萧大鹏地儿子,认萧布衣为亲后,就盘算着怎么给萧布衣讨个官当当。方才李渊,李世民向她求情,让她救救高士廉,她却觉得不急,只是想等着杨广高兴的时候提及高士廉就好。可她对为萧布衣求官倒是不遗余力,由此可以看出在她心目中萧布衣地位的重要。

    和杨广相处数十年,没有谁比她更了解杨广的脾气,那就是喜怒无常,她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只怕萧布衣应对不及,反倒不美。

    萧布衣施礼道:“圣上,布衣本来是个草民,知道的事情不多。”

    “就你知道的说,我很想听听。”杨广突然来了兴趣。他视力所及,都是奇珍异宝,锦绣堂皇,他所识得的人中,除了王公贵族,就是重臣显宦,听说萧布衣是草民地时候,突然有种很新奇地感觉,他觉得自己好像很久没有见过草民了。

    “那草民就说了?”萧布衣见到杨广的好奇,只是在琢磨自己的措辞。

    如果能够奉劝杨广下,让他少点奢侈,少点征伐,少点暴戾,让天下百姓少点疾苦,他倒是非常想劝劝杨广,可是就算要劝,他也要找个稳妥地方法去劝,他可不想去激怒杨广,掉了自己的脑袋。

    “快说快说。”杨广脸上隐有兴奋。

    “圣上造福后世,算得上功德无量的。”萧布衣先拍句马屁,听听效果。萧皇后有些讶然,杨广却是微愕,半晌才道:“怎么个造福后世的法子?”

    “先说大运河吧

    脉,极大的促进大隋经商的展,而且使东都各地供应方便。大运河的开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在布衣看来,甚至比长城的修建更为意义深远。”

    杨广目光有些诧异,兴奋之意更浓,重重的一拍几案道:“说的好。”

    萧皇后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也露出了微笑,虽然心中是不以为然,因为无论是大运河开通的前后,这都是个诟病,群臣私下对她这个皇后说的唯一一点就是,大运河劳民伤财,圣上失之武断。

    见到萧布衣沉默起来,杨广口气多少有些急切问道:“还有呢?”

    萧布衣心道,你就个大运河还算不错,我还真不知道你有什么别的功绩,让我如何拍马屁?

    “圣上,微臣见识粗鄙,别的方面也不知道很多。”

    杨广有些失望的表情,“那这东都的兴建,你又有什么看法?”

    萧布衣想了半天,“东都富丽堂皇,是微臣所见的最繁华的城市。”

    杨广叹息一声,喃喃道:“草民到底是草民,怎么知道我的想法之深远。”

    萧布衣耳聪目明,听到了杨广的惋惜,不由脸红,认真想了下才道:“回圣上,以微臣的想法,这东都地理位置在中原居中,圣上迁都东都,可是为了均衡四方着想?”

    杨广哈哈大笑,竟然站起来。走下了高台,缓步走到萧布衣的身边,目光灼灼地望着萧布衣,沉声道:“校书郎,你以前是个草民,可比那些大臣考虑的更符合朕意。”

    “微臣愚昧,不敢和他们比较。”萧布衣只好道。

    杨广冷哼了一声,“有什么不能比较的。你现在也是皇亲。怎么比不过他们这些愚昧之人?只是凭你方才的见识。已经比一些蠢臣高明了很多,不过你说的虽然不差,很多地方还是考虑的不足。”

    萧布衣恭声道:“圣上英明,高瞻远瞩,布衣远远不及万分之一,当然很多地方欠缺考虑,还请圣上指点。”

    他说的恭敬。其实内心倒觉得马屁实在已经拍的不轻,没有想到杨广居然还是不满意!他离杨广是如此之近,只见到他黑如墨,只是眉间却是有着极深地皱纹,这种面貌之人通常都是一辈子愁,萧布衣内心突然升起了莫名地感觉,他觉得杨广其实很寂寞。

    杨广缓步前行,绕着大殿慢慢地行走。双眉紧锁。伸手虚指道:“这诺大的东都城并非奢侈,也非炫耀,而是我大隋的千古之基。大隋之前。中原割裂,纷战不休,妻离子散,民不聊生。大隋建国伊始,仍是动乱频频,西京路途遥远,生产低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先帝甚至带着百姓到洛阳逃荒,百姓吃着都是豆屑杂糠,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当年西京运粮运物,每年耗费动辄以万亿计,东都建成后一劳永逸,实乃后代之福。”

    萧布衣不知历史,只能沉默,他当然知道杨广没有必要和他说谎。

    “洛邑自古之都,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6通,贡赋等。”杨广那一刻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自古君王,何曾没有留意此处富裕给足,只是不建都者莫不机缘不对,或九州未统,或钱粮不足,朕建东都,开千古未有之壮举,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自古之帝有哪个及我?”

    萧皇后高高在上,望着丈夫的眉飞色舞,脸上有了敬仰之色,萧布衣不知道杨广说的很多都是当年营东京诏中的内容,却也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杨广口才极好,刹那间神情飞扬,倒是让他整个人变地生动起来。

    萧布衣古语不行,却也多少明白一些,杨广说的就是西京偏远地穷,导致当年隋文帝甚至和百姓一块去逃荒,杨广说滑稽,萧布衣想想,也是觉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