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二节 棺材

    三二二节 棺材 (第3/3页)

    “他们也有妻儿,也有老小,死后难道无憾?死后难道无念?”萧布衣肃然道:“我现在就去东都,为他们讨回他们希望、期冀、却是不能对我再说出的要求。东都就算刀山火海,我也要去,不然何以面对他们?!你们放心,我萧布衣想要地东西,无人能拦!”

    众兵将单膝跪倒,以刀驻地,齐声道:“谢将军!”

    回洛仓被攻打了一天一夜,隋兵目不交睫,皇甫无逸也是一夜未眠。

    隋兵紧张,他更是紧张,不时的有战况传过来,让他忽喜忽忧。

    如果说还有不希望萧布衣能赢的,除了盗匪外,也就是皇甫无逸和他的一些亲信了。

    可到了深夜的时候,听说到盗匪居然撤兵了,皇甫无逸心中就开始焦急起来。东都的兵权,他当然不会轻易交出去。

    只有掌权之人,才会知道权利的好处。可萧布衣居然赢了,那他第一件事情肯定是回东都请功!

    以己度人,皇甫无逸觉得萧布衣一定如此。果不其然,清晨时分,就有兵士急急的前来禀告道:“启禀将军,萧布衣进城了。”

    “他带了多少兵马?”皇甫无逸急声问道。

    兵士脸上有了古怪。“他没有带太多的人马,不过他带了……带了……”

    “带了什么?”皇甫无逸不耐烦的问。

    “他带了一口棺材。”兵士小心翼翼回道。

    皇甫无逸愣了下,“带了棺材?”转瞬面容有些冷,“他是给谁带的棺材?”

    兵士摇头道:“小人不知。”

    皇甫无逸心思飞转。暗想古人有抬棺请柬。难道萧布衣也要玩这套把戏?转瞬之间。做了个决定,吩咐道:“备马,我要去见越王!”

    东都回洛仓浴血奋战之际,天下亦是震荡不安。

    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所有的盗匪、士族、门阀、望门都是狂一样地寻找生机。

    乱世之中,若不奋然而起。只能坐以待毙。

    李世民身在乱世之中,心中亦是激荡不安,他本来就非安分之人,从小到大都没有安分过。如果说李建成好文,李玄霸精武。那他就是游走在文武之间,说好听点那是文武全才,说不好听的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可他有一样是两个兄长不能,那就是聪明活络,而且看起来很多事情不放在心上。这时候,夜幕已临,李世民见不到东都回洛仓的烈火。可却在火一般的说及自己生平地第一件大事。

    他和李建成攻克西河郡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

    李世民很少有如此兴奋地时候。就算当初在雁门之围地时候也没有如此兴奋。其实他内心痛恨太多的事情,可是在他无法推倒之际。他选择暂时容忍。他一直活在兄长、父亲的影子下,可以说是动辄得咎,但是这不妨碍他眼下的眉飞色舞。

    “爹,你不知道,我和大哥进攻西河郡,这些兵士都是新近招募,只能算是乌合之众。可在我们的带领下,纪律严明,同甘共苦……”

    李世民滔滔不绝的说下去,意气风,李建成相反却是缄默了很多。李渊望着儿子的兴奋,心中也是微有兴奋之意。无论如何,他们总算走出了第一步。

    “那个高德儒闭城据守,却没有想到城中早就人心归附。大哥只是在城前一喊,高德儒没有讲上几句,就被城中校尉押了出来,脸色如土,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我们攻打都不用,那时候……欢声雷动,可惜爹你没有亲自在场。”

    李渊心中微喟,心道这些早是安排妥当,让你们两个去不过是树立你等地威望,好在你们没有让我失望。高德儒?想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李渊满是皱纹的脸上带有了讥诮。不知为何,他竟然想起了李靖,这世上总有些人格格不入。他和李靖素来不和,高德儒也和他素来不和。当初高德儒不过是个宫中侍卫,可却因为说一句话得到升迁。那时候洛阳城飞来了两只孔雀,高德儒就带着一帮人说是鸾鸟,他李渊说是孔雀,杨广因为鸾鸟是祥瑞,就认为是鸾鸟,结果就把高德儒升迁到西河郡丞,而他李渊继续掌旗。这梁子自此也就结下来了,其实他李渊也不是天生的溜须拍马之辈,可能到太原做留守,还是仗着送给杨广的一些鹰犬骏马,每次想到这里地时候,李渊都觉得窝心。他知道他瞧不起高德儒,高德儒一样的看不起他!高德儒依靠溜须拍马升上高位,他李渊何尝不是如此?

    神色有些恍惚,李渊回想自己这一生,心中不知道何种滋味。李世民欢快的声音又传了过来,“那些校尉把高德儒押出来,大哥就把他押到军营门前,我就开始历数他的罪状,我说你这个鸟人……”说到这里的时候李世民笑起来,殷开山等人也笑起来,温大有捋着胡子道:“世民这个鸟人用的好,想高德儒当年指野鸟为鸾鸟,骗取高官,正是我们为了匡扶隋室需要诛灭的奸佞之徒。”

    殷开山和刘弘基都是随声附和,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擂,都是说李建成、李世民做地好。李渊却是想着,原来世民也记得当初自己受到这个高德儒地排挤,这次却是给自己出气来了,不然为什么单单说这个鸟人。

    “我当时就把这鸟人一剑给宰了。”李世民轻叹口气,“若不是我们是仁义之师,又是没有时间,真想好好的折磨他一下。其余地事情都按照爹的吩咐,所有官员都是各复其位,秋毫无犯,百姓交口称颂我们仁义之师呢。”

    众人都是笑,李渊欣闻道:“像这样的用兵,用仁义之师……那个……匡扶隋室无忧矣。”

    刘弘基一旁却道:“唐公行仁义之师,其实横行天下也是可以了。”

    众人都是点头,李渊见到众人的踌躇满志,心中稍安。暗想这一场胜仗来的及时,极大的鼓舞了士气。自己这面虽然没有萧布衣、李靖那种大才,可这帮老臣子毕竟也是不弱。行军打仗和武功高低没有太多的关系,自己若是占据关中,也不见得怕了萧布衣和李密。

    裴寂、刘政会匆匆赶到,众人一阵寒暄后,裴寂交给李渊一卷公文,咳嗽声,“大将军,这是我和政会连夜整理出来的名单,还请你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