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逆势

    第三十章 逆势 (第2/3页)

当场被生擒活捉。相府卫士的带队首领把她带回来,请丞相发落。

    左丞相连看都不看,直接命令手下把她押送刑部,请刑部官员按律处置,没想到不久之后七夫人又跑来找他原来大侄子被抓走后,并未受一点委屈,1小婉对他说的明白:“我有要紧事要找胡大人,没别的办法,只能先委屈你,你踏踏实实地在我这待几天,以前的账目一笔勾销。”胡大人这才感觉有事,赶忙传令把唤回押解的队伍,亲自见了趟慕容小婉,总算明白了事情的经过。慕容大小姐也真就践约而行,宋阳约见胡大人之事出得她口、入得左丞相耳,再没第三个人知道。

    胡大人摇头笑道:“所幸我派去的那个护卫首领和慕容老大有些交情,要是换成旁的卫士,又哪会把慕容小婉再押回相府,当场直接就砍了!你下次再托人办事,最好先掂量下对方的脑筋。”

    回想慕容小婉给自己帮忙的过程,寒阳也大概猜到,1小婉之前说过的“的确有条能送消息的路子”指的就是“大外甥欠我们钱,。

    听完事情经过,宋阳只觉得后脊粱直冒冷汗,一时间见不到胡大人也就算了,要是为了这件事连累慕容小婉丢了小命,心里可着实过意不去,脸上满满都是苦笑:“万幸没出事,1小婉现在……”

    胡大人应道:“做戏得全套,她“不给相府面子”要是就这么放她走会惹人猜疑,不过你放心,我和她说清楚了,好吃好住,先在相府待一阵吧。行了,说正经事吧。”

    宋阳坐定,把自己这边的经历原原本本的讲了一边,来京捉拿无鱼师太的目的也没有隐瞒。

    随他讲述,胡大人的脸sè一变再变,得知丰隆皇帝仍在人间时显得意外十足:听说这次叛乱的背后有燕国主使的时候,老头子的面沉如水:最后再了解到无鱼师太与燕国师有脱不开的干系,左丞相的眼中已经lu出了杀机。

    事情不少,宋阳说得自己口干舌燥,端杯喝茶后问胡大人:“朝里是个什么状况?”

    胡大人没急着回答,而是反问宋阳:“你知道靖王么?”

    太后、皇帝、皇后同时殉难,镇西王不在京中,现在皇室之中说话最有分量的,是靖王任瑭。

    从亲缘上算,靖王任瑭的父亲和丰隆皇帝的爷爷是亲兄弟,任瑭也就是镇西王的堂兄、丰隆的叔伯大爷,仍在帝王血脉的三代之内,算是皇室嫡传,年轻时也曾带兵打仗,他主要在北方抵御大燕,前后立下过不少功勋,但是比起镇西王的威名还差得远。

    十几年前,靖王督战时身受重伤,从此萌生退意,把兵权交回朝廷,返回凤凰城做起了太平王爷。

    他是嫡传血脉、有军功加身、本身辈分又高,在皇室宗亲里很有些威望,不过靖王平时都不过问政事,所以也不引人注意。

    大概说了下靖王的状况,胡大人话锋一耧:“现在皇家主事、说话的,就是这位靖王爷。没事的时候还真看不出什么,可是中秋夜后,大伙也就明白了,靖王这些年在下面,着实准备一番细致功夫。”宋阳挑了下眉毛:“怎么说?”

    “牙门军。”三个字,胡大人说得很用力。

    与大燕的睛城军制相似,南理凤凰城的卫戍也分做内外两个部分。

    城内为禁军,也称作宿卫兵,负责皇宫、城门、城中各处的守卫之责:城外驻军则统称牙门军,分作中军、左右卫三个大营,平日里并不担任护卫任务,但随时准备奉召而动。

    靖王任瑭这十几年的功夫,就下在了驻扎于京郊的四万牙门军身上…牙门军中的骨干将领,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是皇室宗亲:另则是曾在沙场奋战的忠心猛将调任回京,这一部分将领,若仔细查看底档,便不难发觉他们都有个共同之处:曾在北方领兵杀敌,或直接活间接,都曾做过靖王爷的手下。

    会如此也不能算兵部糊涂混蛋,南理国有仗可打的地方,不外西、

    北两线,镇西王现在还手握兵权,当然不能再调西线将领来充实牙门军,否则红bo府的势力岂不是越做越大:而靖王早已卸甲归田不问朝中事情,调用他的旧将再正常不过。

    镇西王本身也为避嫌,对京草将领的任免从未有过只言片语,加之靖王这些年有意调配,十几年下来,做成了牙门军现在的局面。

    其实禁军也好、牙门军也罢,都是直属于皇家领导的精锐武力,他们都足够忠心,皇帝一声令下便会赴汤蹈火,如果让他们在皇帝和靖王之间选择,靖王只能靠边站。

    可现在皇帝殉难了,镇西王又远在西北,现在有没有收到中秋惨祸的军雀呈报还未可知:反观靖王,人在京中且代表了皇室,牙门军自然就会向着靖王靠拢……

    胡大人手中没有军权,但是对兵家的事情看得足够清楚,一开口就是长篇大论,宋阳实在没耐心听他说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