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秦咸阳

    第一章 西秦咸阳 (第2/3页)

    薛方仲道:“胡蛮无忧,那我大秦北疆大军也尽数可用,如此算起来也可征集二十五万兵马。”

    薛巧芸突然说道:“义父,孩儿有件事不知当问不当问?”

    薛方仲心里嘀咕,当初认你为义女的是家里那婆娘,我可没答应过。口中却道:“巧芸,什么事说吧。”

    薛巧芸说道:“赵国调动大军一事义父不知从何处得知,可否经过确认?”

    薛方仲脸色一变,冷冷道:“你这是何意,本帅难道是那种虚言惑众之人吗?”

    薛巧芸轻笑道:“义父误会孩儿了。义父在大秦军中德高望重,孩儿向来十分敬重,不过据孩儿所知,大赵各官道上平静如常,并无军队调动迹象,赵国大军在本国境内应不会走那羊肠小道吧。因此孩儿有所疑惑,故想与义父探讨一番。”

    秦王笑道:“薛卿不必过虑,朕让巧芸姑娘协助朕管理天机阁,这些情况都是天机阁昨日呈来的。”

    薛方仲心中震惊,天机阁是皇上一手组建的秘密组织,专门负责收集秦国和其余三国的情报,从不让外人染指,薛巧芸居然连此事都参与了,看来皇上对她的信任远超自己想象。他不由得暗暗担忧,日后此女若是进了宫,以她的性子必不甘屈居于人下,皇上又对她如此信任,当今皇后之位可就难保了。倘若如此,汉初吕氏之祸恐怕要在西秦重现了。

    薛巧芸道:“义父,赵国调动北疆和南线大营兵马之事恐怕是从上京城得来的吧。赵国太尉楚名棠是通过兵部下了不少调令,但小女子猜想这些命令根本就未发至各大营,只是做给外人看的。确切地说,是做给我大秦在上京城的细作看的。”

    薛巧芸这番推论连秦王都尚未知晓,此时一听,秦王忙问道:“巧芸,此事何以见得?”

    薛巧芸苦笑道:“皇上不觉得天机阁此次呈上来的情报少了许多吗?而赵国大军却原地不动,两相对照,小女子推测定是那楚名棠炮制出这几份调令,就是为了对付我大秦密探。如今看来,我大秦的密探恐怕已经损失不少了,小女子今日一早便已下令,天机阁在赵国的密探暂停一切活动。义父,军中在赵国的密探也折了不少吧?”

    秦王见薛方仲沉默不语,知道薛巧芸所言非虚,他不想让薛方仲过于难堪,便道:“薛卿,赵国兵马调动即使是假,楚名棠此举也绝非无的放矢,最终还是为了日后进攻我大秦。传朕旨意,命大秦所属各部大军进入临战状态,官兵一律不得归家探亲,随时听候兵部调遣。”

    薛方仲闷声道:“臣领旨。”

    秦王看了看这两个亲信之人,突然叹道:“朕即位之初,着实没有将赵国放在眼里。赵国虽富裕,可赵王优柔寡断,朝中世家林立,君臣之间争斗不休。朕只想将我大秦内部整治好后,便准备起兵一统天下。四年前朕派人联合南齐一同攻赵,没想到先受阻于方令明,后又有楚名棠异军突起,全歼南齐近十万大军,又命水师挥师西进,逼得我大秦不得不退兵。如今赵国三大世家沆瀣一气,楚名棠牢牢把持赵国朝政,而方令信身为相国之尊,甘愿屈膝其下,真是咄咄怪事。”

    薛方仲也摇头道:“这样一来,赵王形同虚设,可赵国反而上下一心,三军军令畅通毫不受阻。仅这一点,我大秦就颇有不如。”

    秦王明白他的意思,秦国几大世家已尽数被诛,可军中受这几家大恩的将领却不少,虽迫于秦王和薛方仲之威不敢有异动,但仍有人与那些世家余孽藕断丝连。只因这些人都手握兵权,没有真凭实据,秦王也不便贸然下手。

    薛巧芸忽道:“小女子有一不情之请,还请皇上恩准。”

    秦王笑道:“巧芸姑娘请讲。”

    薛巧芸道:“小女子想亲自到赵国上京城一趟。”

    秦王一听薛巧芸要去赵国,不由得一惊,毫不犹豫便道:“此事绝计不可。”

    薛方仲却心中一动,此女留在大秦迟早是个祸害,难得她自己要离开,不如顺水推舟,于是咳嗽一声道:“巧芸,你为何要去赵国?”

    薛巧芸道:“皇上,义父,巧芸对赵国的认识只限于书面之上,而天机阁送来的密报常有相互矛盾之处,实让人难做决断。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赵国如今强盛,我大秦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因此小女子想去上京城,好对赵国有个更为细致的了解。”

    秦王一挥手,道:“不必再说了,朕决不会答应的。”

    薛巧芸毫不退缩,道:“巧芸也是大秦子民,为国出力有何不妥?大王以何理由阻拦小女子?”

    秦王一愣,突然叹道:“巧芸,你难道真不明白朕的心意吗?”

    薛巧芸没想到秦王当着薛方仲的面说这话,不由得脸一红,忙别过头去。

    薛方仲暗叫不妙,故作未闻道:“皇上,巧芸也是一片忠君报国之心,而且说的也有理,军中密探从赵国送来的情报为臣也常觉得似是而非。巧芸心思缜密,有她在赵国坐镇,于我大秦益处颇多啊。”

    薛巧芸暗暗冷笑,自己这挂名义父的心思她一清二楚,薛方仲对她一直心存戒意,方才言中之意更是希望她久居赵国。不过她确实想去赵国一行,原因无他,只为对楚名棠这人颇为好奇,一个世家没落旁枝的子弟居然能一跃成为赵国实际的掌权者,在这个时代的确是罕有之事。此人文武双全,不但从政了得,对南齐一战所显露的军事才华也让薛巧芸叹为观止,为了了解此次战役,薛巧芸详细研究了各方送来的密报,发现楚名棠深谋远虑,为了此战精心准备了五年之久,而齐国却对此一无所知,可以说赵齐之战尚未开始结局便已注定。薛巧芸认为若不能对楚名棠有个较为彻底的了解,大秦面对此人决无胜机。

    秦王看了看薛方仲,道:“薛卿,你难道忘了三年前魔门李万山之事?巧芸为此事谋划良久,连退路都已为之准备妥当。可他们杀了梁上允后不到一日便陷入楚名棠重重包围之中,仅赫连雪一人生还,可见赵国京城防范之严密。况且此去赵国何止千里,巧芸一个弱女子,路上若有什么差池那该如何是好。”

    薛巧芸轻笑道:“皇上此言差矣。如若李万山等人不去刺杀那赵国大臣,那楚名棠也未必能察觉,巧芸此去上京城,不过是打听些消息,又无不轨之心,应不会引人注目。况且巧芸也不是什么弱女子,这些年来也随寇大娘学了些防身的功夫,等闲三五个大汉还应付得了。皇上若是不放心的话,就请寇大娘陪巧芸一同前往吧。”

    薛巧芸所说的寇大娘秦王也颇为熟悉,寇家一直是大秦郑家最坚定的支持者,若没有寇家鼎力相助,秦王自问根本无力与朝中权臣相抗。而这寇大娘是寇家当代家主寇海天的大姐,传说其武功不在寇海天之下,若不是寇家从无女子执掌家门的先例,否则以她的能力,寇家家主之位还不轮到寇海天。

    秦王稍稍放心了些,不过仍试图劝说薛巧芸,道:“寇大娘朕自然信得过,可那楚名棠绝非善与之辈,当年那李万山和赫连雪联手比寇大娘也差不到哪去,加上还有那么多魔门弟子却仍全军覆没。巧芸,朕还是觉得此行凶险,你还是放弃此念吧。”

    薛巧芸道:“巧芸心意已决,大王不必再劝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原四分而治已经持续近数百年,大王雄才大略,比始皇大帝也不遑多让,足以成为一统天下的明君。巧芸深受大王知遇之恩,总觉无以为报,大王就放心地让巧芸去吧。”

    秦王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