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流言蜚语

    第十章 流言蜚语 (第2/3页)

可就大了。”

    掌柜的一想确是如此,不由出了身冷汗。

    那矮胖汉子说道:“今日真是奇了,伊掌柜向来胆小怕事,方才怎么大胆起来了。”

    掌柜的正欲反唇相讥,想了想叹了口气道:“我刚刚确是没想到这点,但就算想到了,报信是一定报的。咱们这些人久居京城都该知道,自从楚太尉到了京城后,大家的日子过得好多了。我姓伊的只是一个平常百姓,所求的只是世道太平,能够安安心心做生意,方才那厮满嘴胡言,肯定居心不良,要是搅得朝廷都乱了,我们大家哪还有好日子过。”

    众人没想到这掌柜的能说出这番话来,都不由默默点头。

    %%%%%%%%%%%%%%%%%%%%%%%%%%%%%

    楚府踏青园内,柳轻如站在门侧,望着屋外阴沉的天空,忽道:“京城要变天了。”

    苏巧彤躺在一张摇椅上,纤足搁于缓炉,闻言笑道:“何止是京城,整个大赵国的天要变了。”

    柳轻如回头看了她一眼,道:“不过今日早朝大臣们争论的可不是何人继承皇位之事,而为成大人和巧彤你的身世来历吵成一团。”

    苏巧彤轻笑道:“皇上驾崩,对小妹来说却未必是坏事,众大臣都心有旁鹜,正好趁机将此事做个了断。”

    柳轻如赞道:“巧彤真是好心思,居然能想出这置死地而后生之计。”

    苏巧彤微笑不语。这是她早已留下了一后着。苏巧彤知道自己身世虽有楚铮极力掩饰,但瞒得过别人,要想瞒过楚名棠绝非易事,而且秦王也未必会悄无声息地放过自己和成奉之,便与楚铮商议了下,在交出的西秦细作名册上划去十余名低职人员,伪造天机阁密令将这些人安置在京城附近一个偏僻的村落内,与外界断绝联系。也许是因突厥入侵的缘故,秦王至今仍未对她和成奉之叛变之事做出回应,恰逢赵王驾崩,苏巧彤觉得此良机不应错过,禀报过楚名棠后,命这十余名秦国细作偷入京城,在各处四处散播成奉之和她乃西秦奸细之事……

    “早朝之上成大人提出因京中谣言,欲辞去吏部尚书之职,等到查实后再做决策。长公主却断然拒绝,并向百官宣布昨日禁卫军从京城一酒楼中拿下一散布谣言之人,已证实此人乃秦人细作,是奉命在京城传播此事,并据这人口供半夜又抓得十一名秦人。长公主已下严令,若再有人谈及此事者定严惩不怠。巧彤,你以后就不用那么担心了,就算西秦真差人来挑拨恐怕很难再取信于人。”

    苏巧彤笑道:“酒楼抓到那人纯属凑巧,小妹原本还想设计让禁卫军察觉其中一人,这一来倒省事了,而且更易取信于朝中大臣。那酒楼的掌柜定要重重赏他。”

    柳轻如问道:“吴先生可已将苍乐山那边安置好了?”

    苏巧彤道:“已经安排妥当。如今突厥来犯,大赵都连何人继承皇位都未定,大臣们晢还无心追查此事。”

    柳轻如叹道:“是啊。每日早朝朝堂上百官都争吵不休,一方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应从藩王宗亲中挑选一人登基,另一方则执意要等储君侧妃杨秋儿产后再做定夺。两方相互攻讦,到今日也没争出个结果来。”

    苏巧彤悠闲地说道:“吵得越凶的越是作不得主之人,想急于立新君的都是些朝中不得志者,想依靠拥护新王飞黄腾达;打杨秋儿腹中胎儿主意的是以礼部尚书韦骅为首的酸儒,这些人向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足为虑。”说起这韦骅,苏巧彤就恨得牙痒痒的,自己所“创”的戏剧差点被他以礼教名义给毁了,无奈之下只好让真实夫妇出演戏中夫妇,但世家子弟大都不愿做此事,要从平民中挑选夫妇两人都容貌俊秀,而且聪明伶俐能言善道的实在太难了,整个京城至今才找出两三对来。

    柳轻如点头道:“你说得不错,公公和相国大人都还未曾开口,真正能决断此事也只有他二人。”

    “轻如姐你可想错了,能决断此事的只有楚伯伯。不要忘了,宫内那位长公主与楚伯伯关系可非同一般哦。”苏巧彤说到此不禁笑弯了腰。

    柳轻如笑骂道:“你这妮子,长辈的事也拿来胡乱嚼舌。”

    苏巧彤扮了个鬼脸:“此地并无外人,何况小妹方才可什么都没说。”

    “好了,说正经的吧。这朝堂之争巧彤你比我看得透,说来听听。”

    苏巧彤正容道:“楚伯伯和长公主都赞同的事,朝中有何人敢有异议,何况还有一郭怀郭大人向来以长公主为马首是瞻,这三人齐心,即便方令信也只能退避三舍。”

    柳轻如有些怀疑:“长公主毕竟是皇家公主,她未必会与公公完全齐心吧?”

    苏巧彤道:“肯定齐心。轻如姐,你当楚伯伯真会在意何人当皇上吗?赵应自到京城后,一举一动都在鹰堂子弟监控之下,综合他在平原城时的所作所为,便可看出此人不过是中等之资,较之先帝尚逊三分,不过比死鬼储君确是强了不少,至于杨秋儿腹中那孩儿更是不用提了。长公主无论提议谁当皇上楚伯伯都不会有异议,反正这赵国的天再怎么变,楚府依旧楚府,在百官心中的地位不会有任何动摇。”

    柳轻如若有所思,道:“既是如此,方令信对何人当皇上恐怕也不会太过在意。只是如今楚方两家嫌隙已生,他不便出言相询,只好在等楚伯伯开口后再做决断。”

    “其实楚伯伯也在等待,在等长公主先行开口。其实长公主心中早有定夺,不然为何将那赵应调入京城,赵应与那储君赵庆一样都是她亲侄儿,又有何区别了。但只要她一旦开口,楚伯伯就要与她讨价还价了。”苏巧彤纤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