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长谈

    第二十三章 长谈 (第2/3页)

是薛方仲从中推波助澜,苏巧彤也未必能来得了赵国。

    楚铮取出怀中取出一个小包袱,道:“巧芸知道薛帅腿部患有风湿,特熬制了一些虎骨膏让我转交给将军。”

    薛方仲苦笑一声道:“难得巧芸还记得此事。∵∴我年轻时北疆就得了这病,巧芸当时还小,不知从何得知虎骨可治风湿,托人找来虎骨为我熬『药』,用上去效果还真不错。这些年来,为了我这腿疾,咸阳城附近的猛虎不知被打死多少,已经几近绝迹。”

    薛方仲接过包袱,忽问道:“楚将军,你确定要娶巧芸么?”

    “是的。”

    “这可就难办了,”薛方仲不由笑了起来,“巧芸她心高气傲,决不甘心于妾室。可据我所知,这恰是你难给予她的。”

    其实苏巧彤和赵敏私下已经达成和平共处的协议,可究竟算数不算数楚铮也是不得而知。不过这事没必要让薛方仲知道,楚铮含糊应道:“我也正为此事烦恼,还是日后见机行事吧。”

    “巧芸的身份令尊是否也已知晓?”

    这就不用隐瞒了,薛方仲也该早猜到了。

    “是的。”

    “果然不出所料。”薛方仲大笑道,“薛某一生自认不弱于人,今日方知论容人之量不及楚太尉,说到胆子之大是不如楚将军你啊。”

    楚铮有些尴尬,道:“薛帅见笑了。”

    薛方仲拍了拍楚铮肩膀,道:“不必过谦了。∵∴无论你怎么掩饰,我大秦再也不会对你轻视半分。”

    楚铮苦笑道:“那下真是受宠若惊了。”

    “别的暂且不说,此番签订盟约,那么多幕僚还不及你一人,岂是常人所能为之。”

    楚铮摇摇头道:“若是让朝中礼部官员来此协助,定能将这盟约签的四平八稳滴水不漏,甚于我。而军中那些幕僚水准实太差,有的多粗通文墨『吟』几句歪诗,这等人留军中只能做些笔录或抄写些公文罢了,不堪大用。”

    薛方仲叹了声道:“对此我亦是心知肚明,时常感叹世上为何不再有张良、贾诩这般谋士,找来的这些幕僚是些酒囊饭袋。”

    楚铮不屑道:“读书之人历来信奉侍明主、平天下,因此张良、贾诩等人都是出现战『乱』年代,且文人大都手无缚鸡之力,根本无力自保,唯有依靠一方豪强才可使家小安然无恙

    而如今秦赵两国虽外患不平,但境内百姓却安居乐业,秦国状况我并不知晓,但我大赵文臣武将泾渭分明,文人对武将总有些高高上之感,他们一心只想为官,挤进庙堂光宗耀祖,再不济只要有些真实才学的当地官府混个小吏也不是难事,甚至凭借自身声望什么都不干也可保证衣食无忧,似班超这般甘愿投笔从戎之人少之又少。记得当年我随家父南线大营时,帐下还有数饱学之士,可北疆这苦寒之地竟是一个也无。∵∴”

    薛方仲击掌赞道:“楚将军说得极是。薛某回到大营后便向皇上禀报,从朝中抽调个几十人到北疆效命。”

    楚铮微微一笑,抽调文官到军中为幕僚只是手段之一,但这些文人对战事一窍不通,真想用到实处恐怕绝非易事,若是有人心怀怨恨存心出工不出力的话,留军中也是无用。重要的应该军中培养人才,父亲朝中根基已稳,等到突厥之战结束后,看来是时候向他建议改革军制成立军校的时候了。记得前世到部队慰问的时候常听说班长是军中之母,换到现来说就是低级军官是军中磐石,应该加以系统培训统一任命。但这军校大权一定要为楚家掌控,借机收买人心,如此一来,十年之后,赵**中的中下级军官基本可全被楚家所控制。

    “楚将军年纪虽轻,见识却是非凡,”薛方仲道,“秦赵两国年轻一辈应以你为首了。”

    楚铮忙道:“薛帅当真过奖了,我可不敢狂妄到这般地步。别人且不谈,仅楚氏一族,楚洛水楚大哥日臻成熟,远我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