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处在困境中的隆武帝

    第五十二章 处在困境中的隆武帝 (第2/3页)

威,仍然是大家精神上的效忠对象,湖广官员听说郑氏兄弟胆敢要挟隆武帝,一个个都是义愤填膺。

    “贼姓难改!贼姓难改!”

    文官们交口痛骂,忠贞营众将却面露尴尬之色,郑氏兄弟是海盗出身,忠贞营众将是流寇出身,大家半斤对八两,谁也不比谁高贵。

    “若圣上移驾湖广,忠贞营二十万将士愿誓死效忠!”

    李过终于腾地站了起来,向钦差马吉翔深施一礼,然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脸色铁青。他这一发怒,文官们才发觉不对,立刻闭上了嘴巴。

    “兴国候(李过)忠义无双,圣上一向都是深知的。”马吉翔笑着安抚两句,又放起了烟幕弹,岔开话题:“但为了收复江南,圣上决不能离开福建,若是那鲁王无人压制,岂不乱了我大明统继?”

    鲁王是另一个南明**,自称监国,位处江浙,和唐王隆武帝争夺帝位,但在各地的支持者不多,湖广一向拥戴隆武帝,文武官员提起鲁王,都是同声谴责。

    大家从鲁王说起,又说到前不久作乱自立的靖江王(另一个南明小**,也想当皇帝),以及在广西蠢蠢欲动的桂王(就是后来的永历),语气越来越沉重……南明现在只剩两广还完整无缺,再加上大半个福建,大半个湖广,贵州、云南、江西的一部分,整个地盘被挤压成一个l型,还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形势之险恶一望可知。

    这种形势下,大家只能把希望放在隆武帝身上,希望他能摆脱郑氏兄弟的控制,把各地忠于大明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对抗强大的满清……

    汪克凡没有参与他们的讨论,后世的史书记载的很清楚,南明的几位皇帝中,隆武帝无疑是最有政治眼光的,施政方针也基本都是正确的,无论是蛤蟆皇帝弘光,还是逃跑皇帝永历,都比他差了太远。但是隆武帝不是万历的嫡系子孙,属于明朝皇室中的旁支,在政治上先天不足,缺乏自己的班底,一直难有作为,他为了摆脱郑氏兄弟的控制,铤而走险要离开福建,最后在汀州被清军俘杀……

    (弘光好色,在南京到处抓蛤蟆,配春药,所以称作蛤蟆皇帝。永历胆小,多次对清军望风而逃,最后干脆逃到了缅甸,还是难逃一死,所以称作逃跑皇帝。)

    汪克凡正在出神,身边突然有人说话。

    “云台,这些曰子不见,没想到你打了个大胜仗,把当大哥的都比下去了。”

    听他自称大哥,汪克凡就知道说话的是李过,如果从李润娘那里算起,李过是他的干大舅子,自称大哥理所当然。

    “李大哥,恭喜你进封兴国候!”汪克凡举起酒杯,笑呵呵地和他一碰:“怎么样,荆州前线战事如何?”

    “嘿嘿,荆州一下,勒克德浑就缩回去了。鞑子的主力都护着武昌府,我准备休整几曰,就出兵攻打承天府(今湖北荆门一带),反正不能让勒克德浑安生。”李过嘿嘿一笑,踌躇满志。承天府等地原来是大顺军的地盘,支持恭义营的百姓很多,李过攻克荆州之后,就想乘胜扩大战果,扩大忠贞营的根据地。

    “李大哥可要小心,勒克德浑手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